楚凡從吹臺山下來之後,便徑直前往了三座衛城之一的中華城附近,那裡是計劃中準備建設造紙工坊的地點。這個地方曾經是臨時安置河東九州災民的所在。

楚凡來到中華城的附近看著留在空地上的木屋和一些草廬,楚凡心中萬分的感慨。

僅僅幾個月的時間,開封城外的這片土地就經歷了幾次巨大的變化。曾經那些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保障的難民們,現在都已經搬進了衛城當中新式的小樓房中,而且享受到了煤炭供暖的便利。

災民們在搬到衛城當中去過後,當初災民們為了應急而搭建的臨時住房被保留了下來,因為它們位於一個靠近水源的優越位置。

加上週邊的廁所和其他基礎設施都建設得相當完善,這使得在這樣的區域建立一個造紙工坊成為了最合適的選擇。

許多匈奴人以及乾國的戰俘,在親眼目睹魏國為他們準備了舒適的居所時,感動得熱淚盈眶。即便是在他們自己的國家,簡單的木屋和草廬對很多人來說也是難以企及的奢望。

然而成為戰俘之後,魏國不僅沒有虐待他們反而提供了住所,這種仁慈和關懷對他們來說簡直是難以置信的。

在淪為戰俘的那一刻,他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認為自己可能會淪為奴隸,甚至在內心深處還擔憂著魏國是否會將他們全部處決。

這些戰俘在被押解到開封城的最初幾天,開封城的城衛軍負責教導他們最基本的生活常識。但是由於匈奴人天性自由散漫,缺乏紀律直到一些匈奴俘虜因為不遵守規則而遭到嚴厲的懲罰後,他們才開始逐漸變得順從。

現在匈奴人已經不再隨地大小便,而是會乖乖地去廁所解決個人衛生問題。當然乾國計程車兵對此無需擔憂,因為他們看到匈奴人因為不守規矩而受到的嚴厲懲罰後,便自覺地遵守了規定。

當楚凡抵達這裡時,工部的官員們正在指揮這些俘虜進行挖掘工作。儘管外面依然是嚴寒的冰雪天氣,匈奴人卻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和幹勁,他們似乎對這項工作充滿了動力。

匈奴人自古就以其強悍的體格和對嚴寒的耐受力而著稱。他們生活在廣袤的草原上面對著嚴酷的自然環境,早已習慣了在寒冷的冬季中生存。

匈奴人在這裡開始工作過後,他們發現在這裡工作不僅能夠確保自己吃飽,而且飲食中還包含了必需的鹽分。這在他們自己的草原上是難以想象的,因為在那裡的冬天他們常常因為食物短缺而難以填飽肚子。

魏國的大將軍穆雲峰給他們說過,他們在這裡的辛勤工作實際上是一種贖罪的方式,用以彌補他們在魏國土地上所犯下的殺戮和破壞。

大將軍們還透露了皇帝的旨意,明確指出只要匈奴人能夠在這裡連續工作十年,他們就可以獲得自由返回自己的故鄉。這對於匈奴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他們對此感激涕零。

匈奴人深刻地認識到與草原上無休止的戰爭和掠奪相比,這樣的生活要安全和穩定得多。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開始在心中盤算,如果未來的工作都是這樣安全無虞的話,那麼他們願意為魏國效力甚至不惜為魏國賣命。

與此同時乾國的人民體質相對較弱,他們沒有匈奴人那樣的強健體魄。在進行體力勞動時他們顯得力不從心,明顯缺乏耐力。

楚凡目睹了這一切,他深知這些免費的勞動力對於國家和自己的重要性。於是,他向身邊的李公公指示道:

“告知現在負責開封城城衛軍的將軍,務必在晚上為這些匈奴人和乾國人提供燃煤,以幫助他們度過寒冷的冬天。畢竟這些都是寶貴的勞動力資源,我們不能讓他們的生命受到威脅。”

李公公恭敬地回答道:“奴才已經牢記在心。”

正當楚凡繼續細緻地觀察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