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三日以後,美國和歐洲的運輸線開始頻繁受到重創。

美國海軍也開始了他們的報復,他們也以英國潛艇基地為依託,開始出擊襲擊中德海上運輸線。

這讓中德之間的運輸不得不暫時停止,等待驅逐艦的護航再出發。

這一下,對於中德之間的貿易影響非常大,但德國不願意再次參與戰爭,雙方最後經過約定,由中方先派出六條驅逐艦組成的大型運輸船隊向德國進行貿易,一個月後這些驅逐艦再護航德國航隊向中國貿易,這影響了中德之間的貿易規模。

到此時,中國提出了連線和蘇聯遠東鐵路,透過蘇聯鐵路向東歐運輸貨物,中蘇決定在東歐的核汙染地帶用氫彈清理出一處沿海地帶,中德蘇合力在蘇聯和德國之間建立起一條火車線。

沈瑩的報告詳盡而令人振奮:“依目前形勢來看,如此行事不僅能以最快的速度達成目標,更重要的是,可以將三個國家緊密相連,進而實現三國經濟體系的完美融合與貫通。若中國、德國和蘇聯三方攜手合作,那麼我們完全有能力構建起一個規模空前龐大、地域橫跨歐亞大陸的巨型經濟體!在此方案下,雖然相比海運而言,其運費可能會略高一些,但所帶來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運輸速度足足快了一倍之多,且不會受到海運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干擾和制約。”

然而,讓人頗感意外的是法國方面的反應。當聽聞中國、德國以及蘇聯即將共同修建鐵路這一訊息後,法國竟迫不及待地站出來,表示他們同樣非常樂意投入資金並積極參與到這條鐵路的建設之中,期望最終形成由中國、德國、蘇聯和法國四方共同打造的鐵路運輸系統。

現在,局勢很明朗!

在廣袤無垠的亞歐大陸之上,那些實力強大的國家正逐漸匯聚成一股洪流,共同謀劃著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壯舉——一個以鐵路系統為核心架構起來的全新關稅體系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談判。而這個新興的關稅體系將會借鑑現有的海運貿易關稅模式,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與最佳化。

值得一提的是,這條貫穿歐亞大陸的鐵路大動脈實際上只需集中精力建設其中至關重要的中蘇以及蘇德兩段線路即可。由於這兩個路段所需的人力充足,一旦工程全面鋪開,其修建進度必將如疾風驟雨般迅猛推進。

然而,橫亙在眼前的一道難題卻是蘇聯那別具一格的鐵路系統。眾所周知,全球大多數國家所採用的鐵軌寬度均為 1435 毫米,但唯獨蘇聯與眾不同,他們所鋪設的竟是 1520 毫米寬軌道鐵路。如此一來,中國、法國以及德國三國的鐵軌規格便與蘇聯存在明顯差異。

面對這一棘手問題,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各國最終達成了一致意見:當列車駛入或駛出蘇聯國境之時,將進行一次集裝箱吊運作業。為此,四國決定統一採用標準化的鐵路集裝箱來開展貨物運輸工作。透過這種方式,可以充分發揮大型吊車高效便捷的優勢,實現貨物的快速轉運,從而確保整個鐵路運輸流程的順暢無阻。

這個鐵路聯盟對於這四個大國來說意義非凡,它們對此都給予了超乎尋常的重視程度。經過深入探討與協商,四國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將整個工程劃分為以下三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階段:

首先是第一階段,此階段的重點在於建立一個統一的陸運關稅聯盟,並精心開闢出一片絕對無汙染的區域。同時,要全力打通連線中國、蘇聯以及德國之間的鐵路通道。這條鐵路線不僅能夠極大地促進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還能加強地區間的經濟合作與交流。

緊接著進入到第二階段,在此階段中計劃修建蘇聯國內的第二條鐵路線。值得一提的是,這條新的鐵路線將會採用國際通用的高標準軌道規格。並且,由四國共同出資投入建設資金,而日後則透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