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沈瑩指標和東方紅一號(第1/3頁)
章節報錯
1946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重工業進入快車道,同時全國開始了經濟大普查工作。
作為工業部門的主官,沈瑩在全國各地的大學,招募了三千五百名在校或畢業的大學生,利用暑假期間,對於全國的工業產品在各地的價格和銷量做了一次全面社會調查。
這些大學生按照列印好的表格,在老師的帶領下,走入鄉村,走入城鎮,調查每一個小店,每一個集貿市場的工業產品物價,以及抽樣店鋪統計7日的客流和銷量。
這三千五百名大學生,每三個人組成一個小組,共組建了1166個調查小組,深入城鎮和鄉村,共調查了三百七十個城鎮,三千七百個行政村。
這一次匯總,在大學生裡反響巨大,他們很多人生於城市,長於城市,對中國農村並不瞭解。這一次走訪,讓他們開啟了一扇門,能夠看到這個國家最基礎的勞動人民的生活和勞動。
兩個月的調查活動,學生們不但匯總了工業產品資料,甚至自發開始統計了各地農業產品的價格,以及各個行政區塊的農戶基本收入。
四六年九月初,第一份大學生調查報告在各個省級工業部門匯總,十月第一批錄入計算機系統的資料和資料,正式呈遞工業部和中央。
1166份報告,學生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以資料為導向,以資料為依託,將一份中國經濟的畫卷在所有人面前徐徐鋪開。
老人們看到這1166份報告,非常高興,他們說,“大學生走入鄉間,用筆記錄中國農戶的生活,用資料展現中國最真實的面貌,這值得鼓勵,也值得推廣,這應該是中國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一環,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也有其他部門的部長在開會中說道,“我們應該向工業部門學習,要讓這些實地調查報告,帶回更多屬於我們部門的資料,資料是一把尺子,可以衡量我們工作的得失!”
11月上旬,工業部在沈瑩的主持的工業資料研討大會上,老人們和來自全國的三千多位工業部門的幹部,認真聽取了各項資料匯總。
沈瑩在這一次會議的發言中,第一次提出了,資料治政的觀點。
她的一段發言如下:“在這份報告裡,我們看到了很多資料,這些資料向我們展現了中國真實的面貌,還有很多地方的物價偏高,老百姓的生活不易。我在這裡提出一個全新的指數,我稱之為“民生指數”,我們工業部門討論了很久,這個指數應該涵蓋一下四個最基本範圍:
其一,就勞動力的勞動效率而言,我們將建立起“農機指數”,主要是透過農具的銷售,透過調查各行政村擁有的勞動工具數量,人口總數,糧食和物資產出,三者的比值來衡量農業生產力。一個地方的管理工作,我們可以透過這個數字的增率,進行量化分析!
其二,隨著農機指數的變化,農業產品和物資出產的資料應該聯動變化,老百姓的蛋白質攝入量,也應該有所變化,在這裡我們提出第二個指數“人均蛋白質攝入量”,以此來衡量工業對農業的影響,以及各地執行效率。
第三,在滿足基本蛋白質攝入,解決溫飽問題之後,老百姓的生活應該持續改善,我們還將透過家用五金製品,電器,建築和裝飾材料的資料,建立第三個資料,我們稱之為“小康指數”。
第四,老百姓如果生活變好了,那麼就會在銀行存款,我們將匯入計算機系統,統計每個城市居民賬戶的“家庭增加值”的平均數,真實瞭解每個居民家庭存款增加水平。
這四個指標,將所謂基礎資料,每半年一次,彙報中央!同時,各個城市,都會收到環比和同比,相互之間會看到各個城鎮和鄉村之間的對比。
我們會利用計算機系統,提供一致的臨近行政管理機構對比數字,希望大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