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在假東旭的心目中,這些裝置每天都經過了他的嚴格檢查,一直運轉良好,偶爾一次的疏忽看起來也是可以理解的正常情況。

最關鍵的是,假東旭大機率沒想到過,居然會有人膽敢在工廠內部對這些機械下手算計自己,這種疏忽才導致了最終的問題發生。

可惜的是,這只是何傻柱個人的推測而已。

他之所以能有這種見解,是因為熟悉原劇本的發展走向,瞭解易忠海和假東旭兩人的性格特徵。

然而對於其他人來說,想要揭露其中的秘密無疑是非常困難的。

沒有人願意相信這對平時看起來和睦相處、相互尊重的師生,徒弟竟然是遭到師父蓄意謀害的。

在缺乏強有力證據的情況下,儘管零件的鬆脫可以被視為事故的一個重要線索,最終警方與工廠領導很大可能只會將其作為意外事故來處理。

鑑於當今這個時代,警察的調查技術遠不及未來發達,許多情況下只要現場被徹底清理乾淨了,就難以蒐集足夠的證據。

而且當時沒有任何攝像頭等監視裝置,即便有偵查技巧出色的警官懷疑到易忠海身上,但在無確鑿證據前,也無從採取行動。

更重要的是,軋鋼廠的上級管理者為了避免事態擴大,也不希望此事成為一件惡性案件,因此辦案的人員最終只能無可奈何地按照意外事故進行結案。

對此何傻柱也感到十分無奈,雖然心裡有所猜忌,但由於缺乏實證,他無法指責或證明假東旭的不幸遭遇是由易忠海造成的。

考慮到易忠海老練奸詐的特點,既然選擇了行動,自然不會讓別人輕易掌握對自己不利的資訊。

主要的問題在於,假東旭大概沒想到竟然會有人敢在他操作的機器上動手腳,對他圖謀不軌,從而大意失荊州。

只不過,這只是何傻柱個人的推測。

因為他熟知劇中劇情,同時也瞭解易忠海與假東旭的性格,才做出了這樣的判斷。

然而,外界很難察覺其中的玄機。

誰都不會想象,一向和睦的師徒之間,會有如此深的仇恨導致徒弟的不幸離世。

如果找不到足夠的證據來證明零件鬆動背後存在人為因素,那麼工廠高層及警方很可能會認為這是一起意外事件。

畢竟,那個年代的警方在案件調查的技術和手段上,遠不如後來先進。

許多時候,只要作案現場被仔細清理,就不容易留下太多線索。

再則,工廠裡並無任何監控設施。

即便有些高明的警方懷疑到了易忠海,但在缺乏實質證據的情況下,也無法對其採取進一步行動。

加之,軋鋼廠領導必然不願擴大此次事故的影響,因此調查人員也只能預設這是一場事故而非他殺。

對此,何傻柱不禁搖頭輕嘆,自己儘管懷疑易忠海是幕後主使,卻沒有辦法證實假東旭的遭遇是他造成的。

以易忠海狡詐的程度,一旦決定下手,必然已準備好不被人發現。

考慮到這一點,何傻柱也曾經心動過,希望能參與到調查中,尋找事情 。

他知道很多內情,明白易忠海的本質,覺得或許可以順藤摸瓜,找到被其忽略的細節證據,揭示事實全貌。

但是很快他就否定了自己的計劃。

以他的身份地位,想要合理插手此事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此外,即使他知道許多資訊,卻大部分來源於原劇本的內容及其自身的推測,根本無法向他人清晰說明,說不定還會有反過來引起懷疑的風險!

明白了這些現實困難後,何傻柱只好默默地關注著警察局與工廠的聯合調查過程,等待他們給出最終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