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相互的認知(第3/3頁)
章節報錯
的力量是有限的,這簡直就是一個死局。”
乞力又說,“當然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找到更加優秀的戰馬,例如大宛馬,那是力量和速度都優秀的戰馬,可這樣的戰馬何其珍貴。”
兩人就這麼一路談話,一路向東,朝著不奴族的北城門而去。
這一天,袁華在幹什麼?
他在挖坑!
是的,他帶一群阿蘭人用了兩天,就直接朝著樹林挖壕溝,然後羅馬人一出來,就站在壕溝裡射箭,現在羅馬人還真的砍不成樹了。
袁華也是鬼,他就挖到四百步左右,橫向再展開壕溝,然後就停了下來,想看看羅馬人的反應。
第三天的清晨,他被人叫醒,擦了一把臉就走出去,有人喜氣洋洋的告訴他,“你的點子很有用,羅馬人撤了!”
“羅馬人撤退了?”,袁華有些懵圈,這不應該啊!這還沒有交手,他們怎麼就撤退了?!
羅馬的軍團長有苦難言,他出發的時候帶了一個月的軍糧,目前只剩下八日,如果節省一點能吃十日。
但是,敵人已經出現在高加索山脈之中,第比利斯和這裡的山路也不再安全。
就算現在起,就從第比利斯城寨再次起運糧草,軍團所需的給養也不一定能夠及時送達。更不要說,第比利斯已經沒有足夠的糧草。
作為羅馬的軍團長,他不能用6000羅馬老兵的生命開玩笑,現在的時間已經不多,他毅然而然的選擇了主動撤軍,哪怕他需要向皇帝做出說明,甚至降職。
這一刻,羅馬軍團正以行軍佇列向著高加索山脈前進。
袁華看著空蕩蕩的羅馬營地,他突然就對羅馬軍團的軍團長有了全新的認識,這絕對是一個理智且果決的人物。同時,他也再次重新認識羅馬的軍事制度。
從細節裡可以看出來,羅馬軍團長擁有極大的自主性,或者說臨機決斷力。
有阿蘭首領問,“要不要追擊?”
袁華搖搖頭,說道,“我們的任務是打退敵人,現在敵人已經退了,不必再付出族人的鮮血,沒有必要。”
眾首領討論了一下,確實,既然羅馬已經退兵,那確實也不需要再犧牲自己部族的戰士。
同樣,羅馬也正式和袁華他們見面,對於不奴族的戰鬥力也產生了一定的認知。
羅馬軍團長在寫給皇帝圖拉真的羊皮信中是這麼說的,“在高加索山脈的東北山谷,那裡有一個新的部族,從表面上看他們屬於阿蘭人,但他們的武器和裝備,和阿蘭人完全不同。從騎兵和步兵的交手結果看來,這個部族的戰鬥力非常強悍。最重要的是,這些敵人他們知道進退,就算有能力全殲600青年羅馬軍團,他們也非常剋制,不願意用無謂的傷亡,換取無謂的勝利。另外,我隨信附上他們的鋼弩矢,這種弩矢的硬度很高,說明經歷過反覆鍛打。能夠使用強度如此高的鋼鐵作為消耗品,這絕對不是一個小部族可為,他們的背後極有可能站立這一個龐大的勢力,阿蘭人沒有這樣的能力,我推測是帕提亞。我個人認為,這個部落是帕提亞伸向阿蘭人領地的一隻手,他們在用這種方法餐食阿蘭人的領地。”
而鐵面此時也在向帕提亞的王書寫信件,他的信件同樣認為,不奴部不是阿蘭人,他們應該是羅馬培養的勢力,他們是羅馬在阿蘭人中釘下的木楔子,並且用來封死帕提亞帝國向上發展的空間。
信件的末尾,他寫到,“他們擁有鋼鐵的箭頭,擁有高超的建築技能,擁有匪夷所思的城市防禦裝備,我們需要高度重視,如果還要進攻這個部落,那麼我認為至少需要兩萬人以上,要不惜一切代價,否則毫無意義,徒增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