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武器,可以繼續來這裡交易。

袁華讓翻譯告訴這群奴隸,“你們可以成為不奴族人,前提是你們會認真勞動,砍一千棵一人抱的大樹,或者挖一千車礦石,或者耕耘一千畝土地就可以,並且我們會為這些勞動支付你們食物和教導你們認字。不奴部沒有奴隸,你們現在可以靠勞動換取食物,你們現在就是屬於不奴族的自由人。對了,告訴他們,如果要走也可以,幫我們在春天耕種完十畝土地就可以走。另外這十畝土地裡有一半的收益是你們自己的,離開就沒有了。”

奴隸們很安靜,沒有人說話。

袁華也不想屁話,他拿出地圖對劉玉和劉行說道,“我們的新領地在這裡,我可以先把工匠們都帶去,這麼多牛馬和羊群,你們要自己走過來。”

劉玉看著地圖問道,“還有多遠?”

袁華想了想,說道,“一千二百里左右,按照一天七十里,馬隊要走十七天。”

他又想了想,然後在地圖上標了三個點,說道,“你們先走六天,我們在這裡再碰頭,我還能再接三百人過去。”

大家於是各自行動。

船隊不斷在裡海的西岸,來回奔波,他們先是接走工匠,然後接走老幼,最後接走奴隸。

在公元109年的四月四日,所有人都抵達了新的家園,他們把這裡叫做“不奴山谷”。

而奴隸們也在和周邊阿蘭族人的交流中開始相信,不奴族真的沒有奴隸,而自己真的能夠靠勞動獲得不奴族的認同。

四月五日,清點完人數,五位老人和一個兒童在遷徙途中死去,四百名奴隸中也死去兩人。

不奴族總人口達到2156人。

最奇特的,不奴族擁有一個龐大的匠人群體,登記在冊的匠人數量是550人,這個部族居然四分之一是工匠?

另外,所有人都要會認漢字,每天要學習一個漢字,第二天領食物的時候,能讀出來,就多領一塊小肉乾!

這肉乾真的很小,兩根手指寬,兩根手指長,可這肉乾威力無窮,奴隸們都瘋了,每天勞動的時候都相互交流,“昨晚教的那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我好像忘記了。。。”

對於沒有文字的文明,要學習漢字其實是痛苦的,但一天一個他們還能堅持,並慢慢接受。

很多人,包括牧民,包括奴隸都沒有姓氏,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歸屬,於是這些人都共用一個姓氏“不奴”。

於是,“不奴”這個姓氏成為後來加入者的共識,他們把自己的姓氏,命運和整個部族牢牢的捆綁在一起。

而北面的草原上,也流傳開了一句話,“如果你失去了部族,如果你在荒野裡流浪,去大海的西南,那裡有一個永不為奴的部落。”

春耕開始了,工匠們將去年做的曲轅犁都拿了出來,上百頭牛馱著犁在土地上耕耘,劉玉帶的種子和阿蘭人給的麥子,都被種在廣闊的大地上。

磚窯,鍊鐵爐,風車,水車,拔地而起。

到八月,所有的人都有了自己的房子,雖然還是六個人一間,但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住“房子”,這兩個漢字,很快就朗朗上口,人人都會寫,也會讀了。

為了不破壞草原,不進行遊牧式的生活,不奴族養羊的方式也很奇怪,他們用人力割牧草,來餵養羊群。

這是遷徙途中,人們發現的,牧草被收割後有幾捆一直遺忘在牛車裡,結果拿出來時,馬牛都搶著吃。於是,在過去的半年裡,他們發現將青草捲起來,堆放在倉庫裡放上一個月左右,牛羊吃過會長的更好。

而且這樣做,羊不會吃草根,第二年,草長的跟第一年一樣茂盛。

兩個人,一個曲轅犁,配合一頭牛,一天能耕耘十畝地。他們連續耕作了十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