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就是嘛,這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竹蓆科斯利克為今年參賽片總結的口號是“迷人、正治”。

那本價值5歐元的電影節官方目錄《銀幕》,電影節竹蓆科斯利克以“高度期望”為題寫了序言。

序言以接近一半的篇幅推薦《顱骨國家》,這是一部反映南·非種族問題的影片。

即便電影節竹蓆科斯利克如此大力推薦,但是參與打分的記者完全不給他面子,不約而同地給《顱骨國家》以一星的最低評分,並把這部電影評為正治版的《廊橋遺夢》。

這部影片是導演約翰·保曼缺乏把握內容的能力,從而導致題材互相影響的反面教材。

電影節竹蓆大力推薦的《顱骨國家》獲得劣評還不是最難堪的,真正最讓電影節難堪的是:原定作為開幕電影的《摩托上的日記》臨時宣佈退出柏林電影節,改投戛納電影節的懷抱,《冷山》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臨時候補上場的。

在這種情況下,電影節組委會在2月6號臨時安排放映了另一部講格瓦拉的紀錄片——《與格瓦拉同行》。

在歐洲很多地方,格瓦拉已經成為對Gm精神表示祝願的俗語,而不只是一個名字而已。

電影節過於明顯的正治化題材訴求,令大部分參賽影片顯得為了正治而正治,過多地關注於題材的震撼性。

關注於說什麼,而不是怎麼說,在表達方面乏善可陳。

電影節還出現了倒彩聲,影片《美麗家園》的記者會上,記者們對挪威導演漢斯.彼得.莫蘭發出了質疑。

批評大部分演員的表演都很用力,顯得有些過火,而且這種用力的表演甚至從電影裡延續到放映完畢的記者會上。

當記者提問時,導演用“我很動情”來掩飾自己缺乏組織的語言。

面對記者的提問,甚至觸發了導演莫蘭的情緒,整個記者會期間,身材魁梧的他不時用紙巾抹眼淚,而影片女主角——華裔女演員白靈則及時對他進行撫慰,場面很是煽情,這反而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

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名越南戰爭美軍在越南生下的混血兒子,從越南一個小村莊開始,最終偷渡到美國得克薩斯一個農莊尋找親生父親的故事。

影片提到了美軍後人在越南受到的歧視、越南底層人民艱難的生活、東南亞難民偷渡問題、越南戰爭老兵的戰後創傷等社會問題。

這部電影估計越南人看了得噴死這位挪威導演。

同樣是講種族認同和失散父子的情感這些主題,《美麗家園》甚至不如《失去的擁抱》高明。

頒獎嘉賓緩緩走上臺,楊簡的手心都有些出汗了,心跳隨著頒獎嘉賓的步伐撲通撲通直跳。

“接下來,我們要頒發的是本屆電影節最終大獎,最佳影片金熊獎,獲得第5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的是...《入殮師》。”

頒獎嘉賓話音剛落,整個電影宮內頓時爆發出來震天的歡呼,雖然評審團大獎出來的時候很多人就有預感,但真到宣佈《入殮師》獲獎的時候,大家還是很驚喜。

19歲的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以及最佳影片金熊獎獲得者。

也只有小說才敢這麼寫吧!

旁邊的張國榕一把抱住楊簡,其他幾人也圍了過來。

“阿簡,你做到了,哈哈,我們是最佳影片。”

張國榕很激動,他93年跟著陳詩人的《霸王別姬》拿到過金棕櫚,即便如此,他現在依然很激動。

旁邊的韓山屛也難掩激動之色,中影本就有扶持華夏電影的責任,雖然《入殮師》沒有中影的投資,但是他們是發行方。

袁荃、餘楠也和楊簡擁抱了一下表示祝賀。

後排的王安全看到這情形羨慕不已,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