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個人等一等,等到設立下批生產建設兵團,再去走馬上任了。

。。。。。。

接下來的幾天,李徹又變得忙碌起來。

那幾萬難民陸續到了朝陽城,光是安置工作就極其繁瑣。

其中一部分要編入生產建設兵團的,只需暫時讓他們住下來。

此外,李徹又從中抽出了三萬人,送往遼陽、北鎮兩城。

這兩座城都是戰略要地,奉軍好不容易打了下來,不能只當做軍事駐地使用。

遷徙一部分百姓過去,儘快把民生髮展起來,便可以作為中轉站,支援四個建設兵團。

再剩下的人,就只能留在朝陽城了。

如今春耕早就過去了,讓這些人開墾荒地肯定是來不及,只能先做工匠。

不過在李徹的幾次強調下,奉國的工匠地位和福利都在上升。

農民只有秋收時才有收益,工匠則是隻要上工,就能拿到工錢。

因此,眾多難民對李徹的安排也沒什麼怨言。

公路的修建依然在繼續,朝陽城到山海關的這段路已經完工了。

此後只需定時派人維護即可。

大量的勞工被派往北邊,開始修建朝陽城到北鎮城之間的公路。

每日安排完工作之後,李徹還會抽出時間,給工正所的官員們講一講課,或者培訓一下新招收的政委。

政委制度已經完全推廣開來,李徹對這些人的思想工作抓得很死。

既然想要實現偉大抱負,光靠自己可能不行,李徹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伴。

自己是樹根,這些政委就是枝丫,先進的思想會像是大樹一樣,在這個新生的國度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李徹最多的時間和精力,都耗費在了王羲正五人身上。

好在幾人都很好學,也很爭氣,進步神速。

李徹提出的戰略佈局,他們逐漸從完全無法理解,到能參與討論,甚至偶爾舉一反三了。

就這樣,又過了半個月。

夏天眼看著到了尾巴,秋天迫不及待想要降臨大地之時。

第一批四個生產建設兵團全部準備就緒,並且踏上了嶄新的水泥路,前往預定的四個地點建立開拓地。

奉國與契丹之間的戰爭剛剛落下帷幕。

與大自然的戰爭,悄然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