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隔岸觀火(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隔岸觀火” 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四計,屬於敵戰計。
一、含義
“隔岸觀火” 的核心意思是當敵方內部矛盾激化、秩序混亂時,我方應靜觀其變,讓敵方自相殘殺,等敵方的力量被削弱到一定程度後,再相機行動,從中取利。這一計謀強調的是坐山觀虎鬥,利用敵人的內部矛盾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二、原文及註釋
原文為 “陽乖序亂,陰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
“陽乖序亂,陰以待逆”:意思是敵方內部矛盾公開化,秩序混亂時,我方要暗中觀察,等待其發生變亂。“陽” 代表公開的一面,“乖” 是違背、不協調的意思,“陰” 表示暗中。
“暴戾恣睢,其勢自斃”:敵方如果殘暴兇狠,任意胡為,必然會自取滅亡。“暴戾” 是殘暴、兇狠的意思,“恣睢” 是放縱、任意胡為的意思。
“順以動豫,豫順以動”:順應時機而行動就會得到安逸,安逸的狀態下也能順應時機行動。這是在強調把握時機的重要性。
三、計謀典故
三國時期的袁氏兄弟之爭
東漢末年,袁紹在官渡之戰失敗後不久病死。袁紹有三個兒子,長子袁譚、次子袁熙、三子袁尚。袁紹生前偏愛袁尚,有意立他為繼承人,這引起了袁譚的不滿。
曹操攻打袁氏兄弟時,袁譚、袁尚起初還聯合抵抗。但曹操撤軍後,兄弟倆就開始爭奪冀州。袁譚被袁尚打敗,退往平原。袁譚派辛毗向曹操求救。曹操的謀士郭嘉建議曹操先不要急於出兵,而是坐山觀虎鬥,讓袁氏兄弟自相殘殺。
曹操採納了郭嘉的建議,按兵不動。袁氏兄弟繼續內鬥,袁譚最終被袁尚擊敗。袁尚在追擊袁譚時,力量也被大大削弱。曹操看準時機,出兵攻打袁尚,輕鬆地攻佔了冀州。隨後又打敗袁譚,逐步統一了北方。在這個過程中,曹操巧妙地運用了 “隔岸觀火” 之計,利用袁氏兄弟的內部矛盾,坐收漁翁之利。
四、在現代的應用和啟示
在商業競爭中的應用
在商業領域,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常常可以看到 “隔岸觀火” 的影子。例如,當同行業的幾個競爭對手因為市場份額、專利技術等問題發生激烈矛盾時,聰明的企業可能不會急於捲入爭鬥。而是先觀察他們爭鬥的過程,分析各方的優勢和劣勢。
等到競爭對手在爭鬥中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如資金、人力等,或者品牌形象受損時,再推出自己的優勢產品或服務,搶佔市場份額。比如,在智慧手機市場競爭中,一些品牌之間可能會因為專利侵權等問題打起官司,其他品牌就可以在這段時間內,加強自身產品研發、最佳化渠道建設等,等競爭對手精力分散後,快速發展自己。
在人際關係中的啟示
在人際關係中,“隔岸觀火” 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當週圍的人發生矛盾衝突時,不要盲目地參與其中,避免引火燒身。可以先冷靜觀察,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
如果是在團隊合作中,兩個成員發生矛盾,領導也可以先不急於調解,看看他們是否能夠自己解決,或者等他們的矛盾充分暴露後,再採取更有效的解決措施,促進團隊的和諧發展。不過,在人際關係中運用這一計謀時,也要注意不要被誤解為冷漠無情。
以下是一些歷史上成功運用隔岸觀火之計的戰役:
垂沙之戰
背景:戰國中期,秦、楚、齊三國並立,楚國在合縱連橫中反覆無常,先與齊聯盟,後又背齊親秦,引發齊國不滿,齊國遂聯合韓、魏兩國攻打楚國.
過程:齊國聯合韓、魏攻打楚國時,秦國曾一度出兵援救,但後來因楚太子橫在秦國殺人後逃回楚國,導致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