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軒剛剛從南方水災和疫情的困境中稍稍緩過神來,北方遊牧民族蠢蠢欲動的訊息便如一道驚雷在朝堂炸響。

“陛下,北方探子來報,遊牧民族近期頻繁調動兵馬,恐有南下之意。”一位將領神色匆匆地說道。

楊軒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目光中透著堅定:“立即加強北方防線的兵力部署,密切監視敵軍動向。”

朝堂上,大臣們紛紛進言獻策。

“陛下,此次遊牧民族來勢洶洶,我們應當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糧草、軍備等物資的籌集。”

“臣以為,還需派出使者,試圖與遊牧民族進行談判,能不動兵戈最好。”

楊軒聽著大臣們的建議,心中已有了大致的規劃:“糧草和軍備之事,交由戶部和兵部速速辦理,不得有誤。至於談判,可先派人一試,但切不可抱太大希望,遊牧民族向來反覆無常。”

命令下達後,朝廷上下一片忙碌。然而,在籌備過程中,卻遇到了諸多難題。

“陛下,由於之前的戰事和南方的災害,國庫空虛,糧草和軍備的籌集進展緩慢。”戶部尚書一臉愁容地彙報。

楊軒沉思片刻:“從各地富商和貴族中徵集一部分,同時鼓勵百姓捐贈,凡有貢獻者,日後必有重賞。”

在楊軒的努力下,物資籌集的問題逐漸得到解決。但此時,北方的局勢卻愈發緊張。

“陛下,遊牧民族已經開始小規模地侵犯邊境,燒殺搶掠,百姓苦不堪言。”邊境將領的急報讓楊軒心急如焚。

“傳朕旨意,給邊境守軍增派援兵,務必擊退來犯之敵。”楊軒怒聲道。

援兵抵達邊境後,與遊牧民族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但遊牧民族憑藉其騎兵的優勢,讓戰鬥陷入了膠著狀態。

“陛下,敵軍騎兵太過兇猛,我軍傷亡慘重。”將領的奏摺讓楊軒憂心忡忡。

楊軒深知,若不能想出應對騎兵的良策,這場戰爭將會十分艱難。

“召集眾將,商討破敵之法。”楊軒下令道。

在軍事會議上,一位將領提出:“陛下,我們可以挖掘壕溝,設定陷阱,以減緩敵軍騎兵的速度。”

另一位將領則建議:“利用火攻,燒燬敵軍的牧草,讓他們的馬匹失去補給。”

楊軒綜合了眾人的建議,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

按照計劃,邊境守軍開始積極佈置防禦工事。壕溝和陷阱讓遊牧民族的騎兵屢屢受挫,火攻也讓他們的後方陷入混亂。

“陛下,敵軍攻勢受挫,已開始撤退。”捷報傳來,楊軒心中稍安。

但他知道,遊牧民族不會輕易放棄,必須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

就在此時,朝廷內部卻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

“陛下,長期的戰爭讓國家疲憊不堪,不如與遊牧民族議和,割地賠款,以換得一時的安寧。”一些大臣提出了這樣的建議。

楊軒怒目而視:“割地賠款?這是喪權辱國之舉,朕絕不同意!”

楊軒的堅決態度讓那些主張議和的大臣不敢再言。

然而,戰爭的消耗讓國家的經濟陷入了更深的困境。百姓的生活越發艱難,各地也出現了一些小規模的動亂。

“陛下,若再不解決民生問題,恐怕會引發更大的危機。”一位心繫百姓的大臣說道。

楊軒深知百姓的重要性:“開倉放糧,安撫百姓,同時加快農業生產的恢復。”

在楊軒的努力下,國內的局勢暫時穩定下來。但北方的遊牧民族經過休整,再次集結大軍,準備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

“陛下,此次敵軍來勢比以往更加兇猛,我們該如何應對?”將領們看著楊軒,等待他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