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星際礦業開拓·財富新篇(第1/2頁)
章節報錯
林羽憑藉神豪花錢系統,已然在星際探索領域頗有建樹,月球基地穩固執行,火星改造穩步推進,如今,他又將目光投向了更為浩瀚的宇宙深處,開啟星際礦業這一全新篇章。
在地球總部的星際會議室裡,巨大的全息螢幕上閃爍著銀河系各類繁星的資料,林羽召集了頂尖的天文物理學家、地質學家、工程師等專家團隊,一同研討星際礦業的可行性與規劃佈局。
“諸位,宇宙蘊含著無盡資源,遠超我們想象,如今是時候邁出這關鍵一步,進軍星際礦業,為人類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與材料支撐。”林羽目光堅定,語氣中滿是決心。
率先發言的是天文物理學家陳博士,他推了推眼鏡,指著螢幕上一片密集繁星區域說道:“從目前的觀測資料來看,小行星帶無疑是最具潛力的礦業開採地之一。這裡小行星數量眾多,富含鐵、鎳、鈷等各類金屬,還有大量的水冰資源,對太空建設、燃料補給意義非凡。”
地質學家王教授緊接著補充:“但小行星帶環境複雜,小行星體積、質量、軌道各異,開採難度不容小覷。傳統的採礦技術根本無法適用,我們需要研發全新的自適應採掘裝置,能夠根據不同小行星特性迅速調整開採模式。”
林羽微微點頭,看向工程團隊:“研發的重任就落在你們肩上,務必加快進度,資金、人力任你們調配。”工程團隊負責人鄭工領命,眼中閃爍著鬥志之光。
數週過去,在巨大的研發中心裡,一款名為“星隼一號”的星際採礦機初見雛形。它通體銀白,配備著高精度的礦物探測雷達、強力鐳射切割器、智慧機械臂以及自適應引力吸附裝置。為測試其效能,團隊利用模擬小行星環境艙進行了首次試執行。
起初,進展頗為順利,“星隼一號”精準定位到模擬小行星中的金屬礦脈,鐳射切割器順利啟動,高溫光束如利刃般切入礦石。然而,沒多久就出現了問題,開採產生的碎屑在微重力環境下四處飄散,堵塞了機械臂關節,導致開採中斷。
緊急研討會上,年輕工程師小李提出:“我們可以借鑑吸塵器原理,在採礦機周身增設微重力吸塵裝置,配合氣流引導系統,將碎屑集中收集處理,避免二次汙染。”方案迅速被採納,改進後的“星隼一號”再次測試,成功解決碎屑問題,開採效率大幅提升。
解決了技術難題,林羽著手籌備首次小行星帶採礦行動。他親自挑選了一支精銳宇航員隊伍,成員不僅具備高超的航天飛行技能,還經過了嚴格的礦業開採培訓。出發前夕,林羽為他們舉行了盛大的出征儀式,鼓舞士氣。
宇宙飛船搭載著“星隼一號”緩緩升空,向著小行星帶進發。漫長的航行後,終於抵達目的地。宇航員們操控著採礦機,小心翼翼地靠近目標小行星。開啟礦物探測雷達,鎖定礦脈,“星隼一號”正式開工。
鐳射切割器飛濺出奪目火花,一塊塊礦石被精準切割剝離,機械臂迅速抓取,放入礦石收集艙。隨著開採的持續,一個新問題出現了,礦石收集艙容量有限,頻繁往返地球運輸不切實際,如何就地處理礦石成為當務之急。
林羽透過遠端指揮中心,與團隊商議後決定,啟用飛船上搭載的簡易礦石精煉裝置。這一裝置利用太陽能聚能器提供高溫,配合化學催化反應,將礦石初步精煉成高純度金屬錠。精煉後的金屬錠體積大幅縮小,不僅解決了運輸難題,還提升了資源價值。
首次採礦行動大獲成功,帶回的金屬與資源在地球引發轟動。各大企業紛紛丟擲橄欖枝,希望參與星際礦業合作。林羽卻有著更長遠的佈局,他深知,要想構建穩定的星際礦業產業鏈,必須在太空中建立中轉基地。
選址定在了月球背面。這裡遠離地球喧囂,地勢相對平坦,且有月球引力輔助礦石捕獲。林羽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