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埋下禍根(第1/2頁)
章節報錯
遼國居於大宋以北,從西到東依次是上京道,中京道,下京道。(下京道其實是東京道,只是我有點強迫症。)
遼國君臣沿著行宮以四時之宜而動。
其中,當今遼國天子居於上京臨潢府。
中京道,是以大定府為中心,與大宋燕雲各州毗鄰,歷來是遼國南營大軍的勢力範圍。
只是,在耶律重攫取軍中大權公然與遼廷對抗後,中京道自然也成了遼國叛軍的聚集地。
下京道居於遼國以東,其中女真各部繁衍生息,還有唐時室韋等部族的血裔傳承,是整個遼國範圍內最亂的一塊,同樣也受到最多的剝削。
得益於大宋連年支援女真這一“攪屎棍”行為,下京道在遼國兩方決裂後,反而有了左右橫跳的資格。
……
經過將近一個月的顛簸。
上京,臨潢府。
楊嗣掛著宋國使臣的印信,左右蘇子瞻與曾子宣亦是打扮正式,在隨行宋軍的護送下進城。
耶律基聽聞這訊息,派出同胞兄弟魯王耶律攆親往迎接。
說起來,楊嗣與遼國的恩怨情仇幾乎貫穿了大宋建國至今。
其父楊無狄生前是遼國的心腹大患,一輩子爭遼討遼,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楊嗣的六位兄弟在世時,也皆是大宋震懾燕雲的驍將。
至於他自己,由於早年從事商賈的緣故,不止將買賣做到西北党項,遼國更是他的一大目標,這也讓楊嗣與遼國的上層打過關係。
一路走過來,蘇子瞻與曾子宣看著楊嗣得心應手的模樣,尤其是無比自然的動作,以及一口流利的契丹語,若非相貌上與契丹人差異不小,否則真以為他也是契丹出來的。
耶律攆與楊嗣問候過幾句,視線很快落在蘇、曾二人的身上。
準確地說,是蘇子瞻。
當有一位遼國官員在他耳邊說過幾句後,耶律攆頓時兩眼一亮,他快步來到蘇子瞻面前,抓住他的手:“你便是蘇子瞻?這一屆的大宋省元?”
蘇子瞻不知道自己身上哪點引起了這遼國王爺的興趣,出於禮貌拱手一禮:“在下蘇子瞻,見過魯王。”
“千古一榜的省元,不錯。”耶律攆面露讚許,再度開口:“既然這樣,你的詩詞功底應該不錯?正好,陛下也喜歡詩詞,你稍後且給陛下獻上一首。”
一旁的曾子宣見此一幕,臉上不由浮現出幾分羨慕。
蘇子瞻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用眼神請示楊嗣,直到後者點頭,他才肯答應。
……
等待準備宮宴的時間。
楊嗣卻是將蘇子瞻獨自喊過去,慈眉善目笑道:“今日既見過這群遼人,心中可有什麼感觸?”
聽到這話,蘇子瞻沉默片刻,給出答案:“本以為遼國是茹毛飲血,風餐露宿的野人,不過今日一見,他們與我大宋其實所差不多,身上皆有許多唐人的影子。”
楊嗣顯然很滿意這個回答,肯定道:“你說得對。這遼國的契丹部族畢竟也在唐世繁衍過四百餘年,遼太祖更是抓住唐廷混亂的時機,一舉建立草原帝國,自然並非常人可比。不過老朽要說的可不是這個。”
“老朽臨時有一事交於你,若事能成,你之功不在蘇牧下!”楊嗣的臉上少見透出鄭重之色。
蘇子瞻雖然早有預感,但聽到楊嗣竟然將他比作蘇牧,這可就有些抬舉了!
同樣是姓蘇。
他蘇子瞻的老祖宗“蘇守真”,在初唐可以位列文章四友,名字流傳百世。
然而,蘇守真與蘇牧比起,卻又差上不知多少。
這可是出使匈奴,最終圓滿而歸,並且一力促成若禾國建立的人物!
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