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為大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李亨眼眶微紅,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他深知父皇心意已決,難以更改。他強忍著淚水,哽咽著說道:“兒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父皇所託,守護好大唐的江山社稷。只是,兒臣實在放心不下父皇,修行之路艱難險阻,父皇可要保重自己。”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擔憂與不捨,畢竟父子情深,他怎能不擔心父皇的安危。

李隆基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欣慰:“你們能如此,朕便放心了。日後,朝堂之事,亨兒你需多多費心。若有疑難,可與李庚及朝中大臣商議,切不可獨斷專行。朝堂之上,各方勢力錯綜複雜,要學會權衡利弊,恩威並施,方能掌控全域性。”他語重心長地叮囑著,將自己多年來治理國家的經驗、朝中各方勢力的情況,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一一向李亨和李庚交代清楚。

兩人認真聆聽,不時點頭,將這些話語牢記心中。李亨眼神中透著堅定與決心,彷彿已經做好了肩負起大唐江山的準備;李庚則神色凝重,深知自己輔佐新皇的責任重大。

,!

幾日後,長安城的朱雀廣場上,人山人海。陽光灑在廣場上,照亮了每一個人的臉龐。文武百官身著朝服,整齊排列,他們的臉上,有的帶著期待,有的帶著憂慮,各自懷著不同的心思。在眾人的矚目下,李隆基登上高臺,他的身影在陽光下顯得有些單薄,但依舊散發著帝王的威嚴。他展開禪位詔書,聲音洪亮而清晰,宣讀著這一改變大唐命運的詔書。詔書的內容,瞬間傳遍了整個長安城,百姓們紛紛議論起來,街頭巷尾,到處都是人們的討論聲。有人為新皇登基而期待,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也有人為李隆基的退位而感慨,回憶著他在位時的點點滴滴。

李亨在眾人的簇擁下,接受了皇位的傳承。他身著嶄新的龍袍,龍袍上的金龍彷彿活了過來,張牙舞爪,盡顯威嚴。他望著臺下的臣民,心中滿是使命感與責任感。他深知,從這一刻起,他將肩負起大唐的興衰榮辱,成為這個龐大帝國的掌舵人。而李庚站在一旁,神色莊重,暗暗發誓定要輔佐新皇開創大唐新的輝煌。

而此時的李隆基,已經悄然離開皇宮,前往皇家的修行聖地——終南山。終南山中,雲霧繚繞,靜謐清幽,彷彿是一處與世隔絕的仙境。山間的小溪潺潺流淌,溪水清澈見底,倒映著岸邊的綠樹青山;鳥兒在枝頭歡快地歌唱,歌聲清脆悅耳,彷彿在歡迎這位帝王的到來。李隆基在一座古樸的道觀前停下腳步,道觀的牆壁上爬滿了青苔,屋簷下懸掛著的銅鈴,在微風中輕輕晃動,發出清脆的聲響。他望著道觀的牌匾,深吸一口氣,心中的雜念漸漸消散。從這一刻起,他不再是那個掌控天下的帝王,而是一個一心求道的修行者。他走進道觀,開始了自己全新的生活,而大唐的歷史,也將在李亨和李庚的攜手努力下,翻開新的一頁,未來的風雲變幻,都將圍繞著這一場皇位的更迭和修行的抉擇徐徐展開。

:()大唐李庚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