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康末年,紛爭四起,遍地是諸侯。

僅廣南一郡,便有陳氏一門四傑分立四方,中有鄭氏、韓氏、符氏以及興王府、雷州府等勢力,他們或傲然獨立,等待時機;或合縱抱團,共抗陳氏;或忠於大康,誓死守責。

然陳氏底蘊深厚,加之多年籌謀,已成獨大之勢。

若非人心自私,兄弟鬩牆,陳氏族內宗家、支脈之間尚未統一,廣南郡早已改名“陳家郡”。

原本定南侯世子,陳氏之龍陳賢王佔據大義,步步為營,有機會一統宗族。然朝中蟒龍採納毒士建議,隨手落子,“一旨封三將”之後,陳氏其餘三傑便也有了正統名號,不出意外地擴大了族內紛爭。

大家都姓陳,你是定南侯世子不假,但我們也都是朝廷冊封的名號將軍,都有獨立一方的實力,憑什麼以你為尊?

於是四傑各霸一方,誰也不服誰。

不過終歸都姓陳,在族中長者的干預下,兄弟之間並沒有爆發太大的衝突,四大勢力之間也都留出了緩衝區,各自梳理內患、向外擴張。

同時也讓廣南郡其他勢力有了喘息的機會,在夾縫中生存,或結盟,或求援,伺機反撲。

然而,陳賢王、陳賢侯、陳賢官三者,毗連其他州郡,為避免兄弟相爭,過早內耗,不約而同的選擇向外擴張,染指吳州、楚州、雲州之地,日益強盛,對各自統轄範圍內的頑固勢力也是儘量以招降為主,以免自傷。

唯獨陳賢霸一方例外,蟠龍營一出,所向披靡,卻在佔據了潮平和東浣兩府之後,便停止了擴張的步伐。

其原因有三,一是地利不允,雷州是半島,三面環海,若想擴張只能跨過潮平、東浣北上,而北上則必然會與陳賢王、陳賢侯兩人相爭,現在還不是時機。

第二個原因,則是雷州內部尚未一統,除了雷州府城之外,還有東南鄭氏三城,以及韓氏、符氏等世族結盟自立,守望相助,如同一顆顆釘子,釘在了陳賢霸所佔據的地盤上,讓受命全權統兵的韓復不得不先著手清理內患。

至於最後一個原因,則是主將不在。

這是根本。

韓復有謀伐之才,並無主斷之力,在陳賢霸回來之前,他只能按部就班執行定下的策略,一面分兵扼守潮平、東浣兩處北上門戶,一面千方百計地啃噬鄭氏、韓氏等硬骨頭。

然鄭、韓、符等,亦是廣南世族,豈是甘居人下、易與之輩?

不僅抵抗不休,更有甚者利用本土人脈,連橫合縱之下,讓韓復吃了幾次敗仗,連戰無不勝的蟠龍營都有所損失。一時間戰況僵持不下,反而讓野心勃勃的鄭氏伺機奪回兩城,於半島東南自成一勢。

“陳野,你拿此令牌,速去龍庭湖浮屠山,求見主公,情況緊急,務必請主公下山主持大局。”

韓復這些日子憔悴了許多,不得不拿出一枚令牌和一封書信,交給蟠龍營的一名軍侯,讓其前往龍恩寺勸說主公歸來。

而此時,陳賢霸正一人一戟,傲然立在龍恩寺大雄寶殿之前。

他來求人,但他不跪。

他向來是站著求人的。

“弟子陳賢霸,請方丈解惑!”

他第四十九次開口求人,用的是龍恩寺秘傳的“金鐘獅子吼”,震得大雄寶殿外的雨鈴叮噹作響,瓦灰簌簌而落。

“唉……”

一聲嘆息從殿中傳出。

“阿彌陀佛。”

“痴兒,你既已選擇人道,又何苦與仙道糾纏?”

蒼老的聲音,悲天憫人,在勸說。

“我走人道,亦是修道。佛說,世間無善惡,唯有迷與悟。我心有迷,方丈要我如何悟?我若執迷不悟,又何以成道?”

陳賢霸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