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把一棵竹子的薄片從縱向切成極細的條狀,然後彎成他們想要的髮夾形或環狀,然後把它們身上覆蓋上碳粉,在爐子裡以極高的溫度加熱幾個小時,然後讓它們自然冷卻。

在這個過程中,竹條從最初的纖維素結構轉變為純碳結構,然而,竹絲的長度只能是竹子的兩個關節之間的距離,這自然就限制了燈絲的長度,從而限制了碳絲燈泡的亮度。

炭化竹絲製成的燈泡燃燒起來並不比蠟燭亮多少。

在一根木棒中間綁上兩塊磁鐵,用透明膠帶纏緊。把綁有磁鐵的木棒穿在繞線圈裡面,形成一個卷軸。

轉動木棒,帶動磁鐵轉動,這樣線圈裡的磁通量發生變化,就會產生電流,可以看見通電的炭化竹絲就會發亮,然後就會燃燒,有了那麼一瞬間發亮。

沒有玻璃罩,通電後暴露在空氣中的炭化竹絲,在氧氣的加持下在發亮的一瞬間就燃燒了,雖然只有那一剎那的光明,這也說明我們的發電機製作是成功了。

玻璃很好製作,以前工業區燒製水泥時,就燒製出成塊的玻璃,當時因為感覺那玩意沒有用,都沒有管它,篌聽說加個玻璃罩就能使炭化竹絲一直髮亮,不用我說,他就派人去把以前工業區不小心燒製成的玻璃團,都給拿過來了。

篌的研發基地本來就有爐子,玻璃的軟化溫度大約是在600攝氏度左右,把玻璃團放在爐子里加熱,到其軟化,取出一小團,用事先準備好的鐵管使勁吹,就像吹氣球一樣很快就吹成了一個玻璃空心球。

把事先加工準備好安裝上炭化竹絲的木塞,在熱水裡給它裝上(在熱水裡安裝主要的目的是去除玻璃空心球內的空氣,達到相對的真空化),這樣一個簡單的電燈就製作成功了。

然後連線上我們的簡易發電機,轉動木棒,燈泡終於亮了,而且這個燈泡可以持續亮,只要不停地轉動木棒,雖然亮度不是太高,還沒有燃燒的蠟燭亮,分析其原因,一個是燈絲材料的侷限,另一個是玻璃的純淨度不夠。

沒有辦法目前,我也只能做到這個程度,只好告訴篌,電燈是以後夜晚的主要照明工具,現在雖然不是很理想,只要堅持改進,就一定會取得預想不到的效果。

現在讓篌研究發電機,比他現在研究的飛機課題,要靠譜的多,我把粗糙的發明雛形弄出來讓他在此基礎上改進,看他的專研勁頭,我還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

離開篌的科研基地時,我告訴篌,發電機發電的電量與發電機的規模有關,我們咱現在做的是最小的,還有轉動木棒,也可以不用人力,可以參考我們的水車和水磨,最後我告訴篌搞研究不能閉門造車,要多出去走走,和別人交流溝通,發明創造是需要靈感的。

我的這番話,被篌聽進去了,我們國家的第一座水力發電廠在半年後終於被他給弄出來了,第一次他做出來的燈泡也是大的,有一個籃球大,掛在我們原來部落的山洞裡,通上電後,就像一個小月亮一樣,能把整個山洞照亮。

:()一夢越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