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長樂公主被冊封為太女之後,整個皇宮乃至京城都仿若被捲入了一場無形的浪潮之中,原本因太女赫赫戰功而沸騰的氛圍漸漸有了新的流向,轉而聚焦於另一件關乎皇室未來與朝堂格局的大事——太女的駙馬選拔。這一事件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層層漣漪,成為宮廷內外眾人矚目的焦點,也成為各方勢力暗中角逐與權衡的新戰場。

東宮內,燭光搖曳,光影在牆壁上輕輕晃動,似在訴說著無盡的心事。太女古芯羽正坐在案前,手中雖握著書卷,然心思卻似那飄搖的燭火,有些飄遠。此次出征,她與丞相嫡子、參軍督護馮辰溪並肩作戰,那些戰火紛飛中的朝夕相處,如同一幅幅生動而深刻的畫卷,在她的腦海中不斷浮現。戰場上,馮辰溪的睿智猶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在關鍵時刻總能為她照亮前行的道路;他的果敢恰似凜冽的寒風,吹散敵軍的陰霾,給予太女勇往直前的力量;而他在每一場戰役中對太女的全力支援,都如同一把把重錘,有力而堅定地敲打著她的心門,使她內心深處的情感逐漸生根發芽。

她深知自己身為太女,婚姻之事已不再是尋常女子那般單純的個人情感抉擇,其背後牽扯著錯綜複雜的政治脈絡,關乎著大楚的政治穩定與未來走向。每一個可能成為駙馬的人選,都代表著一股勢力,一種潛在的政治聯盟或變數。這讓她在面對自己對馮辰溪日益深厚的感情時,心中不免泛起一絲憂慮與糾結。她既渴望能與心愛的人攜手一生,又不得不考慮國家的大局與父皇的期望,這份矛盾的心情如同沉甸甸的巨石,壓在她的心頭,使她在這靜謐的東宮之中,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而在朝堂之上,眾朝臣們亦在為太女的駙馬之事絞盡腦汁,各懷心思。一日早朝,一位位高權重的大臣率先站了出來,他整了整朝服,恭敬地向文帝行禮後,清了清嗓子說道:“陛下,太女殿下如今已定,婚姻之事亦不可拖延。臣以為,臣侄自幼飽讀詩書,才華橫溢,經史子集皆能倒背如流,且品行端正,為人謙遜有禮,在京城的才子之中亦是佼佼者。若能成為太女殿下的駙馬,定能輔佐太女殿下,以其學識為殿下出謀劃策,為大楚的江山社稷貢獻力量。且臣侄對太女殿下一向仰慕有加,若能有幸結為連理,必當忠心耿耿,肝腦塗地,效命於朝廷。”

這位大臣的話音剛落,另一位大臣也趕忙上前,他的臉上堆滿了諂媚的笑容:“陛下,臣的外甥亦是一表人才,不僅精通兵法謀略,能在沙盤之上推演戰局,決勝千里之外,弓馬嫻熟,可馳騁疆場,奮勇殺敵。他對太女殿下更是傾慕已久,常言若能伴殿下左右,此生無憾。若有幸能與太女殿下結為秦晉之好,必當傾盡所能,為殿下分憂解難,為大楚的繁榮昌盛鞠躬盡瘁。”

一時間,朝堂上眾說紛紜,各位朝臣紛紛舉薦自家或親戚家的優秀嫡子,皆欲將這門親事攬入自家懷中。他們心中猶如明鏡一般,太女日後極有可能成為大楚的君主,若能與太女結親,自家在朝堂之上的地位必將如日中天,家族榮耀亦可綿延不絕,福澤後世子孫。於是,這朝堂之上看似是一場關於太女駙馬的舉薦盛會,實則是一場暗流湧動的政治博弈,各方勢力都在明爭暗鬥,試圖在這場關乎未來的佈局中搶佔先機。

文帝坐在那威嚴的龍椅之上,靜靜地聽著朝臣們的舉薦,面色平靜如水,然心中卻有著自己的考量與權衡。他微微抬手,那看似輕輕的一個動作,卻彷彿有著千鈞之力,示意眾人安靜。頓時,原本喧鬧的朝堂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著文帝的旨意。“諸位愛卿,太女的婚事關乎重大,朕自會慎重考慮。此事暫且壓下,容後再議。”文帝的聲音低沉而威嚴,在空曠的大殿中迴盪,如同敲響的洪鐘,讓眾人心中一凜。

退朝之後,文帝獨自來到御花園,漫步在花叢之間。此時正值春日,園內繁花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