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不要錢,營養豐富,而且口感好。

不管是燉湯還是炒菜。

找到一處竹蓀,對於立冬來說,今天之行就沒有白費。

這一處竹蓀夠煲湯了,如果能再找到一處,就能再炒一道菜。

將竹蓀小心翼翼地摘放在已經提前鋪好了葉子的畚箕裡,

然後繼續找,不管是冬筍也好,還是竹筍或其他菌類的都行。

不過不是什麼菌類都能吃,不然就很容易——

紅傘傘白杆杆,吃了一起躺闆闆了。

所以不認識的菌類,不要摘,更不要吃。

一邊走,一邊用鋤頭稍微撥著腳下的一些雜草,

沒過多久,立冬就看到一處土質鬆動的地方。

冬筍都是沒冒頭的,都得靠經驗去判斷,什麼樣的土下面應該會有冬筍。

像這處就是,冬筍長出來,上面的土就會被拱起來,裂縫呈放射狀。

然後再抬頭觀察葉梢,一般情況下,竹子的葉梢喜歡朝著向陽的方向,

這個方向就是冬筍生長的地方,冬筍比較喜歡陽光。

最後觀察竹鞭的走向,冬筍是長在竹鞭兩側。

觀察好後,就可以開始挖了,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盲目下鋤,挖斷冬筍。

挖到第一顆冬筍,個頭不算大,但有第一個,就有第二個。

就這樣,立冬一上午,找到三處竹蓀,挖了五個冬筍,雞樅找到一處,但看起來個頭不大,應該是有人已經挖過,這些留種的,所以立冬沒有摘,繼續留著。

沒碰到其他的野味,立冬只能作罷,

畢竟自己也不擅長打獵,碰不到就算了。

話說回來,有些野生動物,真讓他碰到了,

不是動物跑,而是他跑,因為保命要緊。

所以隨緣就好。

立冬回去後,吃完午飯,

看著已經通風好的雜貨鋪,想著差不多可以開始佈置。

過兩天,他將手頭上剩下的錢,都拿去採購,儘量多買點土特產,再拿到23年賣。

這樣他回頭就能多買一些佈置的材料,多進一些貨。

雖然這個月的額度已經用完,但還有一次交易次數,他可以先將東西拿到 23年去賣,錢先存在空間裡,隨時採購需要的東西。

等開放新的額度後,就可以將採購來的東西拿回93年。

這次立冬除了賣一些土特產外,還決定將麥香種的香蕉也拿去賣。

那天經過,看到一大串已經樹上熟了,

還有另外一串雖然不是樹上熟,但成熟度也夠了,放過幾天就能吃。

這兩大串香蕉,應該能賣不少錢。

品相好的香蕉,在超市一斤賣個三四塊很正常,

更別說這種樹上熟,沒有噴過任何藥的香蕉,

隨便賣個兩塊錢一斤,應該很快就能賣完,

這也比吃不完,爛在樹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