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拱也拱到了。只要能救出李玄輔和南岸的精銳,這一仗還有的打。

但是這個計劃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李玄驥得帶著足夠多的人殺回去。如果只有他自己

沒人會加入註定失敗的一方。

李玄驥長嘆一聲,調轉馬頭,又殺了回來。

這場鏖戰持續了一個多時辰。

李玄驥所向無敵,七進七出,換了三匹馬,四杆槍,血染徵袍,甲冑上掛滿箭矢。最終,還是無奈地率軍東撤。

李家軍因對回家的渴望而激發的血勇之氣已經消磨殆盡。再不走,那就要全都死在這兒了。

雙方的傷亡都超過兩千人。

戰後,志願軍很忙碌。烏木軍救治傷員;火頭軍熬湯、煮飯、烙大餅;還有力氣的抓緊時間挖溝、重立寨牆,準備下一場戰鬥。

李家軍倒是不忙,他們能做的也就只剩下喘氣兒了。

李玄驥回首西望,滿眼都是無奈。以往,他衝殺在前,只要能創造出一點兒戰機,後方的李玄輔就會調兵遣將,趁機擴大戰果。

今天不行了,獨木難支啊!

繼續向東撤退,李玄驥來到斷橋邊。李玄輔正站在南岸翹首以待。

這裡河道略窄,否則橋也不會選擇建在這裡。哥兒倆相距三十幾步,默默無言。

要是扯著脖子喊,對方也能聽到。但是,不能喊啊!有些話一喊出口,只怕要全軍潰散的。不過這也難不倒李氏兄弟。可以寫信,寫完把信紙捆到箭桿上,射過去。

與此同時,在他們的北方,群山之中,一支由二十二人組成的小隊正在艱難地跋涉。

每個人都揹著一個大包袱,裡面是乾糧、毛衣和藥物,手中是一杆長槍。走山路,長槍可比刀、盾、弓箭好用多了,這種武器可以做柺杖。

楊闕領路,張全隨後,其他人都來自河州。他們對這一帶的地形完全不熟悉,而他們要找的也是河州人。

按說目標有一千多人,應該很好找。但是,拆橋之前誰也不確定這個行為到底算不算立功,沒準兒是給人家志願軍添亂呢!

稀裡糊塗地聽了楊闕的鬼話,橋也拆了,逃進山裡,躲藏得極好。

楊闕也不敢喊,他怕喊出來的是李家軍。走一步算一步吧!不是有句俗話叫瞎貓碰上死耗子嘛!

:()歡樂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