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鄧玉成本來是個本本分分的讀書人,一個鄉下土財主的大兒子,可自從追隨賈寶玉以後,不管是眼界還是胸懷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鄧玉成道:“賈公子,我知道你志存高遠,我也不是重男輕女,我在想,要不,要不就授予成年男丁一頃田地,這樣即不食言,又能以小家庭為單位兼顧我們的口號…”

賈寶玉道:“這樣朝令夕改合適嗎?”

鄧玉成道:“賈公子,你肯定沒真正的種過地,所以你不知道地太多也是一種累贅,假如人均一頃地,普通五口之家就是五頃地,可光靠五口人無論如何種不了,到時人人有田地又請不到人幫忙,農民更請不起人幫忙,這樣的後果一方面會荒廢大半田地,一方面又承擔不起五頃地的地稅…”

“假如我們不收稅呢?”

“不收稅,這怎麼可能,自古皇糧口稅天經地義,不收稅如何養兵,我們不能一直靠你…”

“我意思,免除壓在農民身上一切苛捐雜稅,但可以把稅務加進交易內徵收,就比如農民只要不賣糧就無需交稅,如果想賣糧,那我們就徵收百分之十稅務,其他所有商品都一樣,只要流通交易,就必須徵收十稅一。”

鄧玉成愕然道:“徵收商稅,那豈不是一樣轉嫁於民,”

賈寶玉肯定的道:“不一樣的,徵收土地稅是明稅,徵收消費稅是隱性稅,再說,貧困階層消費不起承擔小一些,富裕階層消費大就承擔多一些,我們還可以把奢侈品稅收提高百分之五十或者一倍,這個叫天之道。”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對,既然我們忠於的是華夏百姓,那我們就得實行天之道,我們的權利就是代表大多數貧困百姓的利益,”

鄧玉成問:“那公子是要抑制商貿?”

賈寶玉擺擺手道:“不,我們不但不抑制商貿,而且還要大力鼓勵商貿,你沒做過商人,所以不知道商人之艱辛,在大明,雖然律法規定是二十稅一,但各項苛捐雜稅和各關卡抽稅多如牛毛。”

鄧玉成思索片刻問:“那我們要不要把我們規矩宣傳出去,我是怕朝廷會把我們汙名成妖魔或者洪水猛獸。”

賈寶玉點頭道:“有道理,這樣,你找幾個文筆好的辦一份報紙,就叫為公報,取天下為公之意,把我們的政策和理念用報紙宣傳出去,報紙儘量寫得通俗易懂,再加上我小冊子上的斷句符號,以後每十天發行一期,”

“什麼是報紙?”

“和大明的塘報差不多,選擇好一點紙張雙面印刷,”

“那關於田地怎麼寫?”

賈寶玉思索一番後道:“那就按家為單位,以後只要有百姓願意追隨我們出關,那便一個成年男丁發一頃田地,你們可以寫明,只要是成年男丁便可單獨申請立戶,田地產權是公有,這樣可以防止土地買賣…”

和鄧玉成談論了半天關於出關后土地政策後,賈寶玉提起筆還是覺得需寫篇文章闡述理念,不為別的,他就想能否吸引有熱血的文人或有戰略眼光的武將投奔。

明末不缺乏高瞻遠矚之人,就比如賈璣一直崇拜的孫傳庭與孫承宗,這個時期應該不滿於魏忠賢專權賦閒在家,再比如盧象升,這個時期應該升任了大名知府或者兵備道。

鄧家村此時一片欣欣向榮,各地商人,特別是糧商絡繹不絕,附近村民也聚集在鄧家村,壯女幫忙蠢糧或者製作軍裝軍被,壯年男人在幫忙開路修橋修建學堂軍營。

還有些貧困戰士家屬更是舉家遷徙而來搭棚子居住,更有那些流民和手藝人,比如鐵匠木匠等等,他們聚在鄧家村附近搭棚子攬活,賈寶玉不可能什麼都從紅樓運送,所以,能在本地製作的武器就在本地製作,能在本地採購的就在本地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