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對策(第1/2頁)
章節報錯
內院比外院更加肅穆。
數千考生依次進入考場,每人都被分配到一個固定的號位。林焱的位置在第三排靠中間,視野極好。
"開場策論。"他心中暗忖,"這是要考驗我們的政見了。"
正想著,已經有吏員開始宣讀考題:
"天下積弊,莫過於吏治。近年來官員貪腐,民不聊生。試論吏治之弊,當如何整飭?"
全場一片譁然。這考題可謂切中時弊,而且直指當前朝廷的痛處。
"好題目。"林焱冷笑。這哪裡是考題,分明是要考生表態。
果然,他很快注意到周圍考生的反應。有人欣喜若狂,有人愁眉不展,更有人面露難色。顯然,大家都意識到了這題目的分量。
"諸位請看。"主考官站起來說,"此題本應由李大人出,但他身體不適,所以"
話未說完,堂上忽然有人咳嗽。眾人抬頭一看,竟是老太師!
"開考吧。"老太師淡淡說了一句,就閉目養神。
但就是這簡單的一句話,卻讓主考官的氣勢頓時弱了幾分。
林焱看在眼裡,暗自點頭。老太師這是在告訴大家:雖然主考換人了,但他還在這看著呢。
於是振筆疾書,開始答題:
"吏治之弊,源於三患:一曰任人唯親,二曰互相庇護,三曰壅塞言路"
他的筆下絲毫不留情面,將官場積弊一一道來。但又不是簡單的指責,而是深入分析病根。
"要治吏治之弊,當從三方著手:其一,革除任人唯親之弊,當以才學為先,公議舉薦。其二,打破朋黨庇護之風,建立督察之制。其三,廣開言路,令天下人得以直言進諫"
寫到這裡,他忽然注意到主考官的臉色變了。顯然,這些觀點觸動了某些人的利益。
但林焱毫不在意,繼續寫道:
"古人云: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日之弊,實與商君變法前何其相似?當年商鞅變法,首重破除特權,嚴立賞罰。今日整飭吏治,亦當如此"
這番議論可謂大膽。居然把當前朝廷比作商鞅變法前的秦國,這分明是在說現在的官場已經腐敗到了極點。
"林焱。"蕭瑾在旁邊低聲提醒,"你這麼寫,會不會"
"無妨。"林焱胸有成竹,"這正是考官想看的。"
確實,他發現老太師不知何時睜開了眼睛,正若有所思地看著這邊。
繼續寫道:
"然變法之道,貴在循序漸進。始則立法明制,繼則選賢任能,終則推行新政。三者缺一不可"
這段是對前文的補充,顯示出改革的智慧。既要魄力,又要謀略,這才是治國之道。
正寫著,忽聽見不遠處有人驚呼。原來是有考生暈倒了!
"莫非"林焱眯起眼睛。果然,那考生的號位正是之前被搜出特製文具的其中一個。
"果然有貓膩。"他暗忖。這八成是太子那邊動的手腳,在文具上做了手腳。
但他現在顧不得這些,繼續答題:
"至於具體舉措,當以六事為先:其一,嚴定銓選之制,使才能者得以上進。其二,立督察之法,使貪腐者無所遁形。其三,廣開言路,使天下之志得以上達。其四,重整吏制,使職權分明。其五,嚴明賞罰,使善惡分明。其六,革除陋習,使吏治清明"
這六條建議都直指要害,每一條都能引起軒然大波。但林焱知道,這正是考官想看的。改革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要的就是這種敢說敢做的魄力。
寫完這些,他又補充道:
"然則古人云:善醫者,治於病發之前。吏治之弊,根在於制。唯有徹底改革現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