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義考試的風波還未平息,詩賦考試已經開始。

這次的題目是一首七律,要求詠天下太平。林焱看著題目,不禁冷笑。在這個內憂外患的時刻談太平,顯然另有深意。

"借詩文試探朝堂態度麼?"他心中暗忖。

正思索間,忽聽見一陣騷動。原來是主考官在宣讀注意事項:"諸位切記,詩中不可涉及時事,違者重處!"

此言一出,滿堂譁然。大家都明白,這是在警告那些想借詩文抨擊時弊的考生。

但林焱卻看出了不同尋常之處。這位主考官,正是昨日看過王明月答卷的那位!

"有趣。"他暗忖,"這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啊。"

確實,這種明顯的警告反而會引起考生的注意。而那些真正想借題發揮的人,反而會得到提醒。

於是,他開始落筆: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四海謳歌承聖澤,八方拱極仰天休。

太平無事朝堂靜,盛世多歡國運優。

不是金甌長似舊,要令天下盡憂愁。"

這首詩表面上歌頌太平,實則處處是機鋒。前六句是歌功頌德,最後兩句卻話鋒一轉,暗指當今朝局。

"金甌"典出漢朝,暗指江山社稷。"似舊"二字點出問題所在:看似承平,實則隱患重重。

寫完後,他又注意到周圍考生的反應。果然,不少人都在偷偷打量這邊。顯然,昨日經義考試的事已經傳開了。

就在這時,忽見王明月站起來交卷。林焱瞥見他的詩句,不由得眼前一亮。

王明月的詩寫道:

"太平欲問西山月,幾度陰晴照古今。

廟堂正氣終難掩,民意昭昭自可鑑"

雖然只看到前兩句,但已經足夠驚人。這哪裡是詠太平,分明是在暗指朝堂弊端!

"膽子不小。"林焱暗贊。但很快,他就發現有幾個考官正在竊竊私語,時不時看向王明月。

"不好。"他心中一動,"這是要出事。"

果然,沒過多久,就有考官走向王明月的座位,似乎要檢查他的答卷。

林焱立刻給影堂密探使了個眼色。密探會意,悄悄走到王明月身邊,假裝整理桌椅,實則在暗中提醒。

王明月似乎明白了什麼,立刻又提筆續寫,巧妙地轉換了詩意。後面的句子變成了歌頌太平,總算化解了危機。

"還要歷練啊。"林焱搖頭。這種場合,直接抨擊時弊反而不智。要學會婉轉表達。

想到這裡,他又在自己的詩後加了一段小序:

"太平之象,在於民康物阜,在於四海昇平。然欲求太平,必先正本清源。古人云:'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此言誠哉"

這段話看似是解釋詩意,實則暗含深意。"正本清源"四字,點出了當務之急。而引用的這句詩,更是說明了讀書人的責任。

寫完這些,他環視四周,發現考官們的注意力都被王明月那邊吸引了。這正合他意。有時候,太過引人注目反而不美。

正想著,忽然聽見外面傳來一陣騷動。原來是有言官在朝上彈劾吏部侍郎,說他縱容屬下貪腐!

這個訊息傳到考場,立刻引起軒然大波。因為這位侍郎正是二皇子的人,而且與科舉考試也有牽連。

"來了。"林焱冷笑。這是要趁機打擊二皇子的勢力啊。

果然,很快就有訊息傳來:那位侍郎已經被革職查辦。而且牽連出了不少科場舞弊的案子。

"這是要秋後算賬啊。"蕭瑾在一旁低聲說。

林焱點頭。確實,前幾日的考場風波看似平息了,實則暗流湧動。現在不過是找個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