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吱吱!”

對講機的干擾聲後逐漸清晰起來。

“上方拉一下!”

衛宏在調整著航向,也不忘記看一下後甲板的情況,船島上四面玻璃,用肉眼就可以看到整個下網過程,透過纜繩下放長度,可以判斷出來拖網下海的深度:“有些深了,魚群在淺水區,大概在30多米的深度。”

拖網的深度過去。

一網拖過去,完美的錯過魚群,魚群沒有進網,就無法捕到。

這又是另一個出海看運氣的佐證,你發現魚群又如何,下網的深度出問題,照樣捕不到魚。

先進的探魚裝置,是可以測出魚群所在的深度,從而保障每一次下網都有極大的機率捕到魚,但也不是絕對的,需要知道,魚是活的,網是死的,就算是你可以調整,有時候在瞬間發生變化,那個時候你就算是發現了,調整也來不及了,就因為時間不夠。

同時!

那種先進的探魚裝置,一套可不便宜,哪怕是民用級別的,同樣不便宜,一般的漁船不會安裝,也安裝不起,因為一套高的話達到上千萬元乃到幾千萬元。

就算是次一級的,一套也是幾百萬元的。

更何況,有先進的探魚裝置,也不是絕對,導致很多的船長,都不想花這個錢。

說法是,探魚裝置肯定要有,但不用太好的。

“明白!”

衛二叔不是船老大,卻是漁船的股東,由他掌握對講機,與船長直接溝通,再傳達指令:“深度大概30米!”

只能是大概,不能百分之百精準,就因為探魚裝置不夠先進,先進的話,還真可以精準的測量出來深度。

滾輪機啟動,只拉拖網上方兩頭,同時下放拖網下方的纜繩,就是用這種方式來快速提升拖網的深度,如果是深度不夠,那麼就是反過來操作,放上方兩頭,再收下方兩頭。

漁船降速。

實際上,從衛宏發現拖網的深度過深之時,他就已經降低漁船的航速,為拖網調整深度贏得更多的時間。

“深度應該是沒有問題了。”衛二叔過了好大半晌,同樣給出不太確定的答案。

誰也無法百分之百精準,全靠經驗來判斷,就因為海里情況複雜多變,哪怕是科學也無法保證精準,運用上一些技術,頂多也就是相對精準點,想絕對精準就別想了,因為受到的影響太多太多了,例如說洋流,還有拖網是否被海里垃圾絆到等等,都會影響到漁網的深度,這個時候就算有先進的技術,也無法精準。

“再上15米!”

衛宏觀察著斧頭魚群的遊動變化,有上浮淺水區的趨勢,選擇更加保險些:“大網孔拖網,網深長度足夠,問題不大。”

“好的,再上15米纜繩。”衛二叔重複指令,是回覆自家侄子,也是在轉述給船員們聽。

又過了好幾分鐘!

收15米纜繩,換成平常很快,可纜繩承受著拖網的重力,特別還是漁船在拖行著,可就沒有那麼快了。

連續兩次調整拖網深度!

漁船在拖行著,魚群也在遊動著。

其中還有一個實時漁訊覆蓋半徑,目前可是隻有6公里遠。

宏泰號漁船所處位置,已經到達魚群中央。

加速!

加速航行從魚群中間穿行而過,到了這個時候,就算是你想要調整也來不及,可以說接下來真的就交給老天爺,聽天由命的那種,能捕到多少全看運氣。

“開始收網!”

衛宏已經看到斧頭魚群的先頭部隊撞網,同時也發現一個新的情況,便是有一些斧頭魚順利穿過,是在上方,代表著拖網的深度還是過深,來不及調整,只能是盡最大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