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人智慧第一的。即便他是智慧第一,以他的智慧力也不能究竟知道佛陀一心真如是怎麼回事。即使是滿十方的人都像舍利弗尊者,還有其他的諸大弟子,比方說目犍連尊者、須菩提尊者,也是滿十方剎,用他們的智慧都不能了知的。佛陀意思就是說:聲聞人,你整天修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你也永遠不會知道佛陀是怎麼回事的。這已經超越你這個法門的範圍了。不是說你整天老實地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就能夠開這個智慧。沒這回事!這種智慧只有一個方法,靠佛陀清淨的傳承,叫做“諸佛之所護念”。就是佛陀代代相傳,十方諸佛護念。這第一個。

我們看看辟支佛。聲聞人修四諦不能瞭解,那辟支佛修十二因緣,稍微高明一點,他們瞭解嗎?

“辟支佛利智。”辟支佛他的解脫道是觀十二因緣,無明緣行,慢慢慢慢地無明滅則行滅……乃至於愛取,斷愛取。他也是修到頂了,也是“無漏最後身”了。這些人也是滿十方界,其數如竹林之多,而且一心一意地用他十二因緣的功力,經過無量劫的時間,來思惟佛陀一心真如的智慧,“莫能知少分”!所以,你用法門的修證,也不能瞭解佛陀一心真如的妙法。這個可不是修來的。

看看菩薩能不能瞭解一點。

“新發意菩薩”,就是外凡資糧位的菩薩,他每天懺悔業障、積集資糧,供養無數尊佛,而且通達了大乘的空性,又能夠善說妙法,又能夠修六度來自利利他。那麼數量有多少呢?“如稻麻竹葦”之多,“充滿十方剎”中。這些凡位的菩薩,外凡的菩薩,一心一意以他的空性的智慧,在恆河沙劫的時間來思量佛陀的智慧,也是不能了知的。乃至“不退諸菩薩”,不退諸菩薩是指內凡加行位,就是我們一般說的三賢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他們已經斷了見思,成就位不退、行不退。這麼多的不退轉菩薩,其數如恆河沙之多,也是一心一意地去思求,也不能瞭解一心真如的智慧。

所以它這個說什麼意思呢?就是佛法是兩條路的:事修是一條路,理觀是一條路。你不能夠說,欸,你好好拜佛唸佛,你就開智慧。沒這回事情!不要說你開不了智慧,阿羅漢都開不了智慧,辟支佛也開不了智慧,因為它是兩條線——事修跟理觀。我們看放光現瑞,光明是光明、相狀是相狀。你今天沒有佛陀的智慧引導,你永遠不知道你後面有那一道光明,沒有人會知道。不要說我們不知道,阿羅漢都不知道,內凡位的菩薩,加行位的菩薩都不知道,因為它是兩條路。也就是說,這個理觀的智慧,不能靠修行的經驗得知。

我們看唐朝雪峰禪師的開悟過程,就知道理觀跟事修的差別。這個雪峰禪師在唐朝很有名。雪峰禪師他是十七歲出家,出家以後就學了一點教理,二十歲以後就受戒。受完戒以後,禪宗就是要參禪,要參訪善知識。因為禪宗它不從教理悟入,它是以心印心,用開悟的心、祖師的心來引導你。以心印心就是用心來引導你就對了,不管它用什麼方法。

他第一個參訪的是洞山良价禪師,也是很有名的。他那個時候因為年輕,就派到了廚房去煮飯。他有一天煮飯的時候,洞山禪師剛好從旁邊經過,就點他一下。他說:你煮飯,在洗米的時候,你是淘米去沙,還是淘沙去米?就是說,你是把米留下來,還是把沙留下來?雪峰禪師也不簡單,他說:米沙一起去。就是米沙通通淘掉。其實對了一半。當然洞山禪師知道只對了一半,繼續問,米沙一起去,那大眾師吃什麼呢?哦,他回答不出來了。

我們從這個地方來推論他的心態,雪峰禪師知道空,但是不知道不空。就是說,他只知道“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他離相;但是他不知道“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所以這個佛法很妙,“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少一個,另外一個就沒有用了。它這兩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