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種種跡象和各個時間點來看,這個熙洽、於芷山、甚至奉軍的參謀長榮臻,該是早已通敵了。東洋人對奉軍的情報滲透和策反實質上早就千瘡百孔,裡應外合,堡壘最容易被從內部攻破。”宋鴻飛說道。

接著他晃了晃手中的情報資料,苦笑著道:“包括現在我們手上的這一大堆,列強大國的情報真是無孔不入啊。”

“尤其是東洋國,長久以來覬覦我國,早在明治維新時起就實施滲透,它的野心絕不僅僅一個關東!如今它取得了關東這個前進基地,它接下來要作何種舉動,我們不得不嚴加提防!”

王之和張誼面色亦凝重起來,心中五味雜陳,誰都沒有說話,不由得長嘆一口氣。

王之想了想,有點不解的問道:“這個榮臻,是當時奉軍在大本營奉城的最高指揮官,雖然他種種應對失措,不抵抗的命令實際上也是由他直接向部隊下達的,但根據我們得到的情報,沒有證據表明他已投了敵啊?”

宋鴻飛心想,我當然不能和你說“我知道再過幾年,東洋軍佔領華北後榮臻此人和他兒子投敵當了漢奸”。

他笑笑道:“直覺,此人的軍事水平如何姑且不說。古之俠者,逢敵亮劍,此人絕不是一員敢捨身對敵的戰將。”

張誼附和著道:“對!作為擔負實際指揮權的將領,在戰鬥已經打響的情況下,只一味逃避退讓,任人宰割,怎麼能帶兵打仗?”

宋鴻飛點點頭。

這段時間來,三人經常進行沙盤推演,推演了從旅一級,到全省駐軍,全關東的駐軍,以及到整個奉軍幾種不同戰役規模的作戰。

作為中國軍人,三人最關心,思考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該怎麼打,能戰勝東洋軍?

“我們先看事變之初,至遼吉兩省各要地淪陷,這短短數天東洋軍的進攻態勢。”宋鴻飛指著沙盤說。

“東洋軍在關東的主要兵力是第2師團的1萬數百人,獨立守備隊4000餘人,其它守備兵力3000餘人,這些正規軍約17萬人。就是說事變爆發時,東洋軍即使全部正規軍都投入,也最多隻有1萬多兵力能參戰!”

“東洋軍這點兵力,不要說拿下整個關東了,甚至連攻佔奉城和遼省都不夠!”

宋鴻飛又道:“再算上在鄉軍人、警察和僑民這些可以迅速應急補充的兵力,約1萬餘人。東洋軍可用的所有兵力約27萬人。”

王之又算了算,說道:“在較短時間內可增援的兵力,有‘朝鮮軍’兩個不滿編師團,約2萬6千人。東洋軍能動員投入的所有兵力,大約在5萬3千人左右。當然這是總兵力,實際可動用的兵力要大大折扣,能投入戰場的戰鬥兵力不過半數。”

宋鴻飛道:“東洋軍可以沿安東、南滿鐵路快速機動增援,同樣的,奉軍也可以利用北-津-奉的鐵路,將關內的大量兵力快速調集增援。”

宋鴻飛指著沙盤,說道:“顯而易見,事變初期,從東洋軍投入兵力的過程來看,可看成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事變之時關東軍約15萬正規軍,外加1萬餘隨時應急補充兵力的突襲;

第二階段,駐朝鮮東洋軍第39混成旅團等部約6000人增援。”

王之說道:“在第一階段,兵力對比東洋軍極其劣勢,武備對比也不佔優勢。東洋軍進攻奉城時,由於兵力嚴重不足,還給城內的在鄉僑民發放槍械,協助攻擊。”

宋鴻飛接著道:“我們看沙盤,實際上按照我們多次的推演,在事變之初,只要奉軍能夠組織起戰鬥,奉城和奉省絕不會丟!”

“奉軍的駐防情況是,關內至錦城一線19萬人,為奉軍主力,隨時可機動增援;駐奉城附近,有正規軍15萬人,加上地方軍事力量,約3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