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想而知,這樣挖來的河沙並不純淨。

所以還需要提純處理。

淘洗乾淨不需要的泥土,沙子再點火灼燒。

儘量去除沙子中的雜質,留下石英砂。

和碳酸鉀一起放進泥碗。

泥碗是坩堝的平替。

泥碗用的不是普通的泥,是買青瓦時問商家要得一點兒耐火泥,還摻了一點兒石墨。

碳酸鉀是沈清棠自己做的。

挑了點鹼性的軟草燒成草木灰,用冷水浸泡過後,再用麻布當濾網反覆過濾。

像煮鹽一樣把溶液熬幹,得到較為純淨的碳酸鉀。

最難的是燒石英砂的溫度要過千。

別說在山谷,就是放眼整個大乾,恐怕窯裡的爐火都達不到需要的溫度。

想要燒製出玻璃,只能延長燒製時間。

為此沈清棠還燒了一些木炭。

住山裡就這好處,不缺木材。

用泥土搭了一個小小的泥爐,把木材用斧頭劈成合適大小,塞進爐子裡密封好,從下面的灶膛裡塞柴火引燃。

等時間不多,滅了火,等冷卻。

沈清棠就著燒炭的泥爐,把中間的木炭抽出幾根,把裝著沙子和碳酸鉀的的泥碗放進去。

沙子跟碳酸鉀的比例十比三。

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燒製過程。

從天亮燒到晚上睡覺。

開啟泥爐一看,已經成功燒製出液體。

沈清棠拿了一片青瓦,用細木棍把泥碗夾出來,裡面的液體倒在青瓦的凹槽中。

因為實驗,液體量很少,連青瓦的凹槽都沒填滿。

接下來就是等待冷卻。

天剛矇矇亮,沈清棠就爬起來,滿懷期待地看燒製的玻璃。

成了也沒成。

得到了形似玻璃的固體,但是很不透明甚至有點像黑曜石。

沈清棠思來想去還得需要一點兒氟。

她所知道的在古代含氟的就是螢石。

當然螢石在古代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叫夜明珠。

夜明珠在古代比較值錢,不是因為稀缺而是因為炒作。

就好像生蠔一樣,一旦賦予它某種功能或者意義就變得值錢起來。

其實自然界中很常見,花崗岩、偉晶岩、正長巖等岩石內都有。

說白了就是火山岩漿,在冷卻過程中,汽水溶液裡的氟上升時與周圍岩石中的鈣離子結合,氧化冷卻後就成了螢石。

巧的是,山谷裡這口溫泉就是火山噴發伴隨產生的。

火山活動過的死火山地形區,因為地殼板塊運動的地表下有未冷卻的岩漿。

地下水受熱上升過程中經過岩層阻擋會壓力越來越高、以至於熱水和蒸汽一有裂縫就往上鑽。

最終流出地面形成溫泉。

在高山深谷地形的配合下,深谷谷底為靜水壓力差最大之處,所以溫泉大都發生在山谷河床上。

找點含氟的石頭不難。

能不能成功就在此一舉。

沒等沈清棠找到螢石,新房子已經掛好了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