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主將非但不把實情告訴我們,反而欺騙我們說國家正在積極籌備更多的糧草!”

“哼,我看此番進攻齊國,一邊被康國坑,一邊又被自家主將坑,只需再等兩日,士卒與將帥之間皆會互相猜忌,反讓齊國坐收漁翁之利!”

魏國軍營內,一名百夫長知道糧草被截的訊息後,當即跑出帳外大喊大叫起來。

士卒為國家效力,要的就是一個後勤保障。

而今若連一日三餐都供應不足,又有幾人甘願繼續為國家付出性命?

眼看有人就要生出造反之心,魏國主將氣沖沖地走出大營,揮起寶劍當場結束了那名百夫長的性命。

本以為能夠殺雞儆猴,怎料此番作為一出,反倒引起了士卒的更加不滿。

一時間,無數軍士將主將團團圍住,準備向他討要個說法!

反觀燕趙兩國軍營內,相同的戲碼也在彼此間不斷上演、

一場士卒與將帥之間的大戰,竟在攻打大齊之前提前上演了。

訊息傳入新城後,楊川頓時心滿意足,同時準備發動第二條策略,軍民一心。

親自從新城返回第二防線的各個城池後,楊川對百姓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將此次戰爭的利害關係全盤托出,希望百姓們主動募集糧草,並透過木牛流馬運送到前線。

有了百姓們的幫忙,士卒們每日都能透過往來的木牛流馬獲得充足的糧草。

眾人當即紛紛對楊川曾經的改革計策連連讚歎。

彼時,大康國境內。

七十萬大軍全部集結在了邊城,也讓康軍的糧草供應成了大問題。

不過,有了女帝懿旨,他們目前還無需直接前往齊國邊境作戰。

因而糧草之事尚未出現大危機。

只是,當聽說其餘三國大軍皆因糧草被截而出現將帥與士卒反目一事後,康軍主將也趕忙召集各路將軍商議起來。

“大將軍,我們此番出兵,已經用計坑了其餘三國一次,此番斷不能再奔赴齊國邊境,只能領取智謀,想辦法讓齊國境內發生叛亂。”

“是啊,若我們緩兵而出,則必遭其餘三國君主詬病,如今他們軍營內已然發生動亂,我們唯有繼續按兵不動,待三國各自罷兵回城後,再另作計較。”

聽完其餘將軍的提議後,康國主將也覺得十分合理。

即便此番不再與他國進行合縱連橫之計,只要這七十萬大軍一同出動,齊軍也絕無抵抗的能力。

更何況,大康如今尚且擁有齊國邊線三城的所屬權。

只要後勤糧草供應不斷,則七十萬大軍便可分兵駐紮在三座城池內,以逸待勞,隨時出擊!

:()功高蓋主被猜忌?我轉投敵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