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印光法師文鈔白語解下冊第七回(第2/9頁)
章節報錯
自心佛性。沒辦法測度其中的義理,得到其中的綱要。
每欲撮略梗概,開示後進。因念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經。以紀夫倫常日用之道,與歷朝治亂之跡。使學者先知其約,後涉其博。
每每想要撮略其中的梗概,開示給後學之人。因此想到宋朝儒家王伯厚先生,寫《三字經》。來記錄倫理道德日常行為的道理,與歷朝歷代安定動亂的事蹟。使學習的人,先知道其中的綱要,以後涉獵其中的廣博。
幼而學之,壯而行之,立身行道,致君澤民,以復其人性本有之善。遂仿其意,略敘如來降生成道,說法度生。列祖續佛慧命,隨機施教。及與古德自利利他,嘉言懿行。
幼年時來學習,壯年時來實行,修養自身,奉行道義,輔佐國君,惠澤人民,以恢復他們人性中本有的良善。於是仿效這個意思,大略敘述如來降生成道,說法度生。列位祖師續佛慧命,隨機施教。以及古德自利利他,美好言行。
題曰釋教三字經。俾為沙彌時,誦而習之。知佛經之要義,明祖道之綱宗。及其壯而遍閱三藏,歷參五宗。妙悟自心,冥符佛意。方知山色溪聲,鹹示第一義諦。鴉鳴鵲噪,共談無上心宗。非同非異,非有非空,即權即實,即俗即真。
題名為《釋教三字經》。使做沙彌的時候,讀誦學習。知道佛經的要義,明白祖師法道的綱宗。以及到了壯年而遍閱經律論三藏,周曆參究五大宗派。妙悟自心,冥符佛意。才知道山色溪聲,都在開示第一義諦。鴉鳴鵲噪,共同都在談論無上的心宗。非同非異,非有非空,即權即實,即俗即真。
博之則盡十虛而莫容,約之則覓一字不可得。然後乘大願輪,闡揚法化。普令法界眾生,歸依一體三寶。複本來之面目,傳無盡之心燈。是在後進之發心造修焉,予日望之。
廣博來說,那麼盡十方虛空而不能容下;簡約來說,那麼尋覓一個字也不可得。然後乘大願輪,闡揚佛法,教化眾生。普令法界眾生,歸依自性一體三寶。恢復本來的面目,傳播無盡的心燈。這是在於後學之人來發心修持,我每天都在祈望著。劉圓照居士摸象詩序(以彼作○圖章故開端畫一圓相)
○此一段光明,非因非果,非聖非凡,非斷非常,非生非滅,亙古亙今,照天照地。佛未出世,祖未西來。人人具足,無餘無欠。無奈眾生在迷,懷寶受困。反承此照天照地之光,起惑造業,輪迴六道。
○ (自性真如)這一段光明,非因非果,非聖非凡,非斷非常,非生非滅,亙通古今,照徹天地。本師釋迦佛還沒出世,達摩祖師還沒從西域來。每個人都已具足,沒有多餘與欠缺。無奈眾生在迷惑當中,懷著珍寶而遭受困苦。反而承著這個照天照地的光明,起惑造業,輪迴六道。
於是世尊欲施濟度,示成正覺。當其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時。乃浩然嘆曰,奇哉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則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於是世尊想要施設救濟度化,示現成等正覺。當他夜睹明星,豁然大悟之時。於是浩然感嘆說:“ 奇哉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則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於是隨機施化,對病發藥。由眾生根器不等,故其所說,或漸或頓,或實或權,種種不同。
於是隨眾生根機,施設教化,對眾生的病而闡發藥方。由於眾生的根器不齊等,所以佛陀所宣說的教法,或者漸說,或者頓說,或說實教,或說權教,種種不同。
雖則設諸方便,無非曲誘眾生,令其各各徹證此之心光,究竟成佛而已。所謂粗言及細語,皆歸第一義。始則千機並育,終則一道同歸也。
雖然施設種種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