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史記張儀列傳翻譯上(第2/4頁)
章節報錯
的辦法啊。如今蜀國,是西方偏僻的國家,屬於戎狄之類,我們興師動眾去攻打它,不足以成就威名,得到它的土地也沒有多大好處。我聽說爭名要在朝廷上爭,爭利要在集市上爭。如今三川、周室,就如同天下的朝廷和集市,大王卻不去爭奪,反而去爭奪戎狄之地,這離成就王業就太遠了。”司馬錯說:“不是這樣的。我聽說,想要使國家富強的人一定要開拓疆土,想要使軍隊強大的人一定要使百姓富足,想要成就王業的人一定要廣施恩德,這三個條件具備了,王業也就隨之而來了。如今大王的土地狹小,百姓貧窮,所以我希望先從容易的事情做起。蜀國,是西方偏僻的國家,卻是戎狄的首領,有像夏桀、商紂時一樣的內亂。用秦國的力量去攻打它,就好像豺狼驅趕羊群一樣容易。得到它的土地足以擴大秦國的疆域,奪取它的財物足以使百姓富足、使軍隊得到修繕,不損傷多少人就能使它屈服。攻克一個國家而天下人不認為秦國殘暴,獲取了西方的全部利益而天下人不認為秦國貪婪,這樣我們一舉就能名利雙收,而且還有禁止暴亂的美名。現在如果攻打韓國,劫持周天子,這是個惡名,而且未必能得到好處,又會落得個不義的名聲,去攻打天下人都不想攻打的物件,這太危險了。請讓我說說其中的緣由:周室,是天下的宗室;齊國,是韓國的盟國。周室自知要失去九鼎,韓國自知要失去三川,它們將會齊心合力,依靠齊國、趙國,向楚國、魏國求救,把九鼎送給楚國,把土地送給魏國,大王是無法阻止的。這就是我所說的危險啊。不如先攻打蜀國穩妥。”秦惠王說:“好,我聽你的。”終於起兵攻打蜀國,用了十個月就攻佔了蜀國,於是平定了蜀國,把蜀王貶為侯,又派陳莊去做蜀相。蜀國歸屬秦國後,秦國因此更加強大、富裕,更加輕視諸侯了。
秦惠王十年,派公子華和張儀圍攻蒲陽,蒲陽投降了。張儀趁機建議秦王把蒲陽歸還給魏國,還派公子繇到魏國做人質。張儀又趁機遊說魏王說:“秦王對待魏國非常優厚,魏國可不能不講禮節呀。”魏國於是送上上郡、少梁兩地,來答謝秦惠王。秦惠王就任命張儀為相國,把少梁改名為夏陽。張儀做秦國相國四年,擁戴秦惠王稱王。過了一年,張儀擔任秦國將領,攻取了陝邑。修築了上郡的要塞。此後兩年,張儀又和齊國、楚國的相國在齧桑會面。張儀從東邊回來後被免去相國職務,到魏國做相國,目的是為秦國打算,想讓魏國先侍奉秦國,然後讓諸侯們效仿。魏王不肯聽從張儀。秦王很生氣,出兵攻取了魏國的曲沃、平周,又暗中更加優厚地對待張儀。張儀很慚愧,沒有辦法回報秦王。張儀留在魏國四年後,魏襄王去世,魏哀王即位。張儀又去遊說魏哀王,魏哀王也不聽從。於是張儀暗中讓秦國攻打魏國。魏國和秦國交戰,戰敗了。第二年,齊國又在觀津打敗了魏國。秦國又想攻打魏國,先打敗了韓國申差的軍隊,斬殺八萬人,諸侯們都很震驚害怕。這時張儀又遊說魏王說:“魏國的疆土縱橫不到一千里,士兵不過三十萬。地勢平坦,四方諸侯都能透過,沒有高山大河的阻隔。從鄭國到魏國大梁只有二百多里,車輛賓士,行人奔跑,不用費多大力氣就能到達。魏國南邊與楚國接壤,西邊與韓國接壤,北邊與趙國接壤,東邊與齊國接壤,士兵戍守四方,守衛邊境堡壘的不少於十萬人。魏國的地勢,本來就是個戰場。魏國如果與楚國交好而不和齊國交好,那麼齊國就會攻打它的東邊;東邊與齊國交好而不和趙國交好,那麼趙國就會攻打它的北邊;不和韓國聯合,那麼韓國就會攻打它的西邊;不與楚國親近,那麼楚國就會攻打它的南邊:這就是所說的四分五裂的形勢啊。況且那些主張合縱的人,是想透過這種辦法來安定國家、尊崇君主、增強軍隊、顯揚名聲啊。現在主張合縱的人想統一天下,約定為兄弟盟國,在洹水之上宰殺白馬結盟,以此來相互約束。然而即使是同胞兄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