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公元179年-公元251年),字仲達,河內郡溫縣人。他是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軍事家、政治家,西晉政權的奠基者。以下是對他的具體介紹:

1. 早年經歷:

出身名門:司馬懿出身河內郡司馬氏,其始祖可追溯到上古帝王顓頊之子重黎,祖父司馬俊曾任潁川郡太守,父親司馬防曾任京兆尹。

拒絕曹操徵辟: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曹操聽說司馬懿有才名,想聘任他為幕僚,但司馬懿認為漢室衰微,不願屈伸侍奉曹氏,就以身體中風為由推辭。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升任丞相,再次聘任司馬懿,甚至表示若他再裝病不來,就將其抓捕下獄,司馬懿害怕,被迫就職。

2. 政治生涯:

輔佐曹丕:司馬懿受命陪伴世子曹丕讀書,為其出謀劃策,深受信任和重用。曹操晉位魏王時,司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曹丕稱帝后,司馬懿歷任尚書、御史中丞、侍中、尚書右僕射等職,晉爵安國鄉候。

受魏明帝曹叡重用:曹丕去世後,魏明帝曹叡繼位,司馬懿晉爵舞陽侯,與大將軍曹真受命輔政。他多次率軍抵禦外敵,如擊敗孫權進攻,升任驃騎將軍。

與曹爽爭權: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曹叡去世,少帝曹芳繼位,司馬懿與大將軍曹爽受命輔政。之後司馬懿與曹爽爭權,在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及其黨羽,升任相國,受封安平郡公,此後獨攬朝政。

3. 軍事成就:

平定孟達之亂: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正月,蜀國降將孟達謀反,司馬懿得知後,擔心他迅速起事,於是寫信給孟達陳述利害,使孟達猶豫不決。之後司馬懿率軍晝夜兼程,僅用八天就趕到新城郡治所上庸城,發起新城之戰。孟達的外甥鄧賢、部將李輔等人開城投降,司馬懿入城誅殺孟達,俘獲士兵萬餘人。

抵禦諸葛亮北伐:從太和五年(公元231年)到青龍二年(公元234年),司馬懿率軍抵抗蜀國諸葛亮的進攻,與諸葛亮對峙,以逸待勞,使諸葛亮北伐功敗垂成,期間他先後升任大將軍、太尉。

平定遼東公孫淵叛亂: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司馬懿率大軍平定遼東公孫淵叛亂,鞏固了曹魏政權在北方的統治。

4. 歷史影響:

司馬懿歷事曹魏四朝,功勳卓著,穩定了曹魏政權。但他透過高平陵政變等手段,削弱了曹魏宗族力量,為其子孫建立西晉政權奠定了基礎。

後世對司馬懿的評價褒貶不一。晉朝史家虞預、學者幹寶等評價他才略過人,善於用兵,知人善任;唐太宗李世民評價他大奸似忠,表面恭順實則狡詐,兩次接受君王託孤重任,前恭後倨,專權擅勢,心懷篡逆,因此被後趙皇帝石勒譏為亂臣賊子,遭到後世唾罵。

總的來說,司馬懿是一個極具爭議但又對三國曆史產生了重要影響的人物。他的政治手段和軍事才能在當時都非常出色,但他的一些行為也引發了後人對他的道德評價的爭議。

司馬孚(180 年—272 年),字叔達,河內郡溫縣人,是三國曹魏至西晉初年的重臣,西晉宗室。以下是對他的具體介紹:

1. 出身及早期經歷:

司馬孚是東漢京兆尹司馬防第三子、司馬懿的三弟,司馬八達之一。他自幼勤奮好學,廣涉經史,名聲才幹僅次於司馬懿。

曹操時代,司馬孚曾在曹植門下擔任文學掾,面對恃才傲物的曹植,司馬孚多次直言規勸。後來,司馬孚出任太子中庶子,與哥哥司馬懿一同輔佐曹丕,成為曹丕的得力助手。

2. 效力曹魏時期:

穩定朝政: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 年)曹操去世,司馬孚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