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驢車戰神(第1/2頁)
章節報錯
“我們再來說說趙匡胤之弟趙光義。
1. 早年經歷
出生與成長:趙光義是宋宣祖趙弘殷第三子,後晉天福四年即公元939年在開封府浚儀縣的官舍之中出生。他自幼卓爾不群,長大後勤奮好學,其父趙弘殷征戰時蒐集的古書都送給了他,他也認真研讀,學問精深。
入仕:在後周擔任供奉官都知。公元960年,其兄趙匡胤建立宋朝,趙光義任殿前都虞侯。此後趙匡胤多次親征,趙光義留守京師處理政務,趙匡胤對他十分信任,先後任命他為大內點檢、同平章事、東都留守、開封尹等職務,還封他為晉王,位次排在宰相之上,隱有繼位人之勢。
2. 登基過程
公元976年,趙匡胤駕崩。趙匡胤的皇后宋氏命宦官王繼恩召趙匡胤的第四子趙德芳入宮繼位,但王繼恩稱趙匡胤已有傳位於趙光義之意,前往開封府召趙光義入宮。趙光義藉口要與家人商議,想要拒絕繼位,左押衡程德玄也趕到開封府,偕王繼恩將趙光義送入宮中,趙光義只得應允繼位之事。二十一日,趙光義繼位,公元976年十二月改為太平興國元年。
3. 在位舉措
政治方面:
鞏固統治:繼位後多次向群臣宣告遵循趙匡胤在位時的規制法度,安撫人心;提拔親信,如將開封府判官程羽晉升為給事中,開封府推官賈琰晉升為左正諫大夫等;擴大科舉取士人數,太平興國二年即公元977年正月舉行科舉考試,錄取進士及諸科等五百人,並迅速授官。
加強中央集權:設轉運使負責各道的邊防、刑訟等事;至道三年即公元997年改道為路,分全國為十五路;廢除節度使,全國州郡皆歸中央管轄;透過設京朝官差遣院、審刑院、三班院等改革官制,使朝中官職互相牽制。
軍事方面:
統一全國:收復了漳泉二州和吳越地區,攻滅北漢,基本完成了統一全國的事業。
對遼作戰:乘勝攻遼,與遼軍多次交戰,但最終未能取得勝利,從此對遼採取守勢,多年征戰導致冗兵現象出現。
文化方面:
啟用文化學者編撰一千卷的《太平御覽》,自己每天堅持讀三卷;書法有一定造詣,草書尤佳,還自創了“天鵝獨飛勢”“對面千里勢”“海底取明珠勢”三棋勢;精通音律,創制了九絃琴、五絃阮。
4. 晚年及去世
皇室內部爭鬥:為確保己子順利繼位,趙光義將趙匡胤的子嗣趙德昭、趙德芳等人逼死,又將自己的弟弟趙廷美貶謫於房州。
去世:公元997年二月,趙光義身體不適,三月病情加劇,無法上朝處理政事。三月二十九日,頒佈遺詔,命太子趙恆繼位,這一天,趙光義駕崩於萬歲殿,終年五十九歲,大臣們為其上諡號神功聖德文武皇帝,廟號太宗,十月十八日,葬於永熙陵,後累加諡為“至仁應運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
“好了,別評價了,也別說了,趙匡胤,接著答題。”
[誰建立了五斗米道?]
李世民搶答:“是張陵。”
胡亥又好奇了:“張陵又是誰?”
“我給你簡單說一下吧。
1.早年學習與入仕
博學廣識:少時喜歡閱讀河圖、洛書、天文、地理等書籍,曾入太學學習,精通《五經》,跟著他學習的人有數千人。
曾入仕途:公元59年,任巴郡江州令,但後來棄官。
2. 求道與修煉
拒絕徵召:棄官後隱居洛陽北邙山修煉長生之道。漢章帝劉炟徵召他為博士,漢和帝劉肇以太傅之位徵召他,張道陵都拒絕了。
遊歷多地:和弟子王長從淮入鄱陽登樂平雩子山,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