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祭天台戰段譽(第1/3頁)
章節報錯
初九,決鬥之日,洛陽錦屏山山頂,酉時(17點)將近。
一輪火紅的殘陽,斜掛在天邊,餘暉泛金,灑下大地一片金色,周邊茂密的山林和盤踞的怪石,也像染上了金粉一般,別樣美麗。
山頂上,有一處寬闊的高臺,名為祭天台。據說是古代祭奠天地所用,現在早已破敗不堪。
祭天台坐北朝南,面崖而建。
它的東西兩側,不遠處,是突兀而起的亂石,其後便各是一片廣袤的山林。
南面,則是懸崖。山崖下,遍是犬牙交錯的石鋒,下面一片灰濛濛,望不見谷底。
北面,若是走下祭天台,則是一片空地。此時,這裡已擠滿了圍觀決鬥的江湖人物,有僧有俗、有男有女,形形色色,竟不下二百人。
人群中,大廣寺的智清大師正立在一位容貌蒼老的僧人旁,神態恭敬。
這老僧人,正是少林寺玄難大師。
玄難大師看著周邊幸災樂禍看熱鬧的人群,嘆息道:“貧僧,與這兩人在棋盤山,均有一面之緣。”
“一人文質彬彬,不似江湖中人,但言行有禮、身份尊貴,更是身負傳說中的《六脈神劍》這等神功。”
“另一人,看似玩世不恭、桀驁不馴,卻偏偏有一顆難得赤子之心,路見不平敢作敢為,一劍斬斷了丁春秋的右掌,解了棋盤山的生死危機。這次又誅殺了丁春秋,功在武林。”
“此二人,雖個性不同,但若貧僧眼力不差,日後這兩人必定是武林之瑰寶.....”
“可惜,可惜,各有執念.....”
智清大師接話道:“大師已三番勸解那段世子,可惜他怒氣填胸,聽不進去....”
玄難大師搖頭道:“殺父之仇,哪是容易開解的....”
智清大師嘆氣道:“洛陽三老遇害身亡,三封見證書消失不見,已沒人能為秦公子洗涮冤屈了....”
再看那祭天台,多數階梯,早已被歲月風化酥壞,地面的青石更是支離破碎,苔蘚遍生。高臺上僅剩的四根三人腰粗的石柱,也斑駁汙穢。
秦川立在祭天台的西側,左手提著孟德劍,凝視兩丈之外的段譽。
立在東側的段譽,一改往日單純的書生打扮,穿了一身綴滿吉獸暗紋的青白錦袍。這袍子剪裁得體,顯得肩寬腰纖,身形瀟灑。
額頭束著一根珠玉寶帶,更是彰顯貴氣。
他那一張白皙的瓜子臉,面如冠玉,英姿勃勃,雙目神韻閃爍。面容再無昔日的明淨柔和,眉頭微皺、薄唇輕抿,更多了幾分肅穆和森嚴。
也許是父親段正淳慘死的事,使這個青年迅速地成熟了。
此時的段譽,也在凝視著秦川,可惜目光再無昔日見面的歡喜,只是冷漠。
秦川望著黑壓壓的人群,也看不清哪些是天擇會的爪牙。暗自嘆了口氣,不免有些擔憂。
那白王,到底還會耍什麼花招?!
秦川功聚雙耳,臺下的許多江湖人物興高采烈地說話議論聲,飄入了他耳中。
一個瘦削漢子一臉不屑地說道:“哼,洛陽傳得這麼聲勢浩蕩,決鬥的竟然是兩個貌不驚人、名聲不彰的年輕人,真是掃興.....”
“哈哈,好一隻井底之蛙,大言不慚。”
“那穿青白袍子的,是大理鎮南王世子段譽,身份尊貴。大理段氏《一陽指》名動天下,想來他必然也精擅此功....”
“聽說,他被大輪明王鳩摩智幾番擒住,都能全身而退,武功絕對不低.....”
“那深藍衣衫的青年,喚作秦川。”
“別的不說,河南地界,鞏義召開英雄大會的聚賢莊,和洛陽四老之一的銀槍將萬斌萬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