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侵華戰爭,日本的老百姓到底有罪嗎?#】

多數百姓們:百姓能有什麼罪,戰爭都是那些貪婪的帝王將軍們發動的,利益是他們瓜分的,百姓什麼都得不到反而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一部分百姓:不對,你說的不對,歷史老師說了人民才是歷史的推動者,日本人民如果全都不支援甚至消極對待,他們一個小國是沒有力量來打隔山隔海的大國的。

另一部分百姓:你才不對,你考慮過階級問題嗎?統治階級才佔據了絕對主導權,最底層的百姓有什麼力量去抗衡?

另一小部分百姓:你們是不是忘了歷史課剛學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和日本明治維新?或許他們工業化之後,能從戰爭中獲利的階級不侷限於天皇貴族和資本家呢?

【這個問題呢,是上上個週末一個初二的小同學問我的,從這個私信中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個小同學不光求知慾很強,也很善於思考。

我提煉並且稍微發揮了一下,他提出的問題大概就是:日本在發動侵華戰爭時,日本的一般國民(也就是老百姓)到底有沒有責任?本期影片就借這個答疑的機會跟大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古人們:哈哈哈,是小學弟,我們學到初三了哦。

【一、以工人階級為主體的勞動大眾群

實際上,如果說起日本普通民眾的戰爭罪責,那麼日本的勞動大眾可以說是最早陷入“戰爭狂熱”的一部分群體,他們對於戰爭的盲從和支援,早在甲午戰爭爆發之前就已經顯現了。

那個時候,日本的少男常常在長輩們的鼓勵下主動報名參軍,而少女們則不惜出賣自己的身體,甚至是“除夜”,只為將獲取到的“嫖丨資”捐給政府以購買軍艦。】

古人們:啊??我不理解。。。

統治者們:日本人的血液和基因裡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東西,為什麼我的子民就沒有這樣近乎變態的自覺和奉獻?

百姓們:讓孩子們這麼幹,這嗶嗶——是親爹媽嗎?

【到了1895年,當甲午戰爭勝利的訊息傳到日本國內後,日本從工人到農民,從老人到孩子,“個個興高采烈,人心歡騰”,他們奔走相告,慶祝日本贏得了這場“文(文明)野(野蠻)之戰”。】

古人們:他們為什麼這麼高興?

清朝人:啊?你說誰是文明誰是野蠻?

【日本歷史學家騰村道生在《日清戰爭》(即甲午戰爭)一書中,曾講述過這樣一個現象:在明治維新初期(1870年代)的時候,日本的父母親口頭經常掛著這樣一句話,說“如果我有一個女兒,一定讓她嫁給一個大學生。”

但到了甲午戰爭之後,這句話就變成了,“如果我有一個女兒,一定讓她嫁給一個軍人”,甚至還有人說,“如果沒有軍人,簡直天都不會亮了。”】

古人們:這意思是說,那些普通軍人也在戰爭中獲取了極大的利益,這利益甚至超過一個掌握先進知識和技能的大學生的錢景?

【這一事例雖然很簡單,但越是街談巷議的言論,越是能說明日本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在甲午戰爭前後發生了鉅變。

而日本的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將甲午戰爭稱為文野之戰的說法,更是讓日本民眾把對外的侵略戰爭看成了是為了“推進文明而進行的戰爭”。

而這種“文明淘汰野蠻”的戰爭,無論採取何種方法都符合“大義”,都屬於“義戰”。】

清朝人:嗶嗶嗶——拿著我們的錢瀟灑去了,還嗶嗶嗶——說我們是野蠻,你們是文明,真嗶嗶嗶——不要臉!

比較靠後的幾個王朝:太會詭辯了,絕不能讓變態的日本人趴在中國身上吸血!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日本的勞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