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黃倫和曉雪吃過早餐,又參觀了柳子廟。

柳子廟,又稱柳子祠堂,位於愚溪河畔。

始建於北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年)。南宋始興十四年(1144年),清朝光緒三年(1877年)重建。

柳子廟佔地面積達3600平方米,磚木結構,面對愚溪,背靠青山。由戲臺、正殿、中殿、享堂組成,廟門上鐫有柳子廟三字石刻,兩邊有聯。進入大門可見廟為三進三開,首先一座雙簷八柱戲臺。後行至二進中殿,再後為三進,是正殿、殿中有柳宗元塑像供人祭祀。

廟內儲存有多塊柳文化名人相關碑刻,如由韓愈撰文、蘇軾書寫、記錄柳宗元事蹟的“三絕碑”——“荔枝碑”,明正德年間嚴嵩撰文的“尋愚溪謁柳子廟碑”,明代文人王泮撰文的“捕蛇歌碑”,清嘉慶年間王日照的“愚溪懷古碑”等。

參觀完後,黃倫租了一條遊船,沿瀟水而上,帶曉雪看了“永州八景”的“愚溪眺雪","朝陽旭日”和“香零煙雨”。

然後,棄船上岸,退了民宿,開車又回到河東。帶曉雪參觀了“恩院風荷”、“綠天蕉影”和“回龍夕照”幾個景點。終於將"永州八景”給逛完了。

在零陵城吃了晚飯,就帶著曉雪回家了。因為時間較晚,黃倫也沒跟父母打招呼,直接和曉雪回山頂四合院了。

每天的雙修,自然不能落下。與以往不同,現在雙修之後,曉雪再也沒有以前的疲憊感了。

次日,早起之後,黃倫負責做營養早餐。而曉雪則出了四合院,舒展舒展一下筋骨,看看風景。

當看到後山那巍峨高聳和雲霧繚繞的大山,有如仙境一般,便起了好奇之心。

待黃倫出來叫她早餐時,曉雪指著大山問道:"老公,後面這大山雲霧繚繞,宛若仙境。你可去過?”

"哦,這座山叫陽明山,是佛教名山,山高谷幽,石怪峰奇。山中森林茂盛,景色優美。明嘉慶年間,有一名叫鄭秀峰的和尚在寺院坐化,佛身不腐,被稱“活佛",該寺也被後人改稱為“萬壽寺"。是附近數百里善男信女們燒香拜佛的首選之地。”

“老公,那我們也上山去去燒燒香唄!”

“好的,我們吃過早餐就走吧!”

……

吃過早餐,黃倫又開車帶上曉雪,向陽明山出發,直奔萬壽寺。

萬壽寺,位於湖南陽明山。“始建於宋、重修於明”。

據《永州府志》、《寧遠縣誌》及《陽明山祖爺庵志》記載:明正德年間,新田縣南鄉六都八甲東山村鄭枋之子鄭秀峰,十六歲出家來到陽明山寺,"潛身修煉,默傳(南嶽臨濟)六祖宗旨",於嘉靖二十九年(鄭秀峰時年39歲)坐化成佛,歿後"其身不壞,肉體嚴若金剛"。明藩南渭王飛報世宗皇帝,"皇遂崇其號曰'七祖',改寺名萬壽寺"。

並親賜“名山千古仰,活佛萬家朝”楹聯。自此,遠近士庶頂禮膜拜,善男信女接踵而至,數百年來香火鼎盛不衰。

黃倫和曉雪來到萬壽寺,但見寺的東西側,山勢逶迤環抱,人稱“二龍戲珠”;

寺院坐北朝南,三縱六橫,寺前綠林疊翠,古木參天,十分開闊。周圍是“無樹不苔封”的原始次森林。

兩人從萬壽寺的下邊,由南向北,從月臺拾級而上,依次參觀了下殿、中殿、祖師殿、父母殿、上蓋小青瓦。

祖師殿上蓋鐵皮,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秀峰禪師坐化成佛,歿後其身不壞供奉寺內,還供有十八羅漢、二十四孝、十二元覺、十八真人、韋陀、金剛、觀音、如來佛等。

殿堂掛有54塊金匾,二十多幅黑漆金字對聯。

寺內有鐵香爐四口,銅鐘一口,接近不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