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李荷華回家(第1/2頁)
章節報錯
嬴政連續將自己關在屋子裡好幾天,不允許任何人進來打擾。
王翦等人擔心不已,生怕陛下在裡面出現點什麼不好的事情。
原本打算在9月啟程的眾人,只能原地等待。
這次旅遊,一共持續半年時間,許多開朝功勳都被邀請,與始皇帝和騰瑞單于一起農家樂。
趁著這次難得的機會,許多大臣都將自家兒孫帶來,混個臉熟。
他們甚至在想,萬一被始皇帝和騰瑞單于看上,有幸結為親家的話,也是極好的。
王翦和白仲兩人,是最先帶人過來的。
接著,桓齮、楊端和、羌瘣、辛勝幾人紛紛效仿。
除了一人,沒有上前湊熱鬧,這人就是李牧。
李牧早在五年前就退居幕後,身上掛著職位,只是不再參與執政。
他之所以沒有帶子孫前去,一是他的性格問題,李牧一直都是個高冷的人設。
二是,好像自己沒有拿得出手的子孫,索性就不帶了。
李牧從邯鄲郡郊外回到家中,看見那群不務正業的子孫,就忍不住生氣!
他一共有三個兒子,除了大兒子在攻打趙國的時候,選擇支援趙王遷,落了個被誅殺的結局。
另外兩個兒子,李弘和李鮮,他們很能生,一共產出三十多個孫子和二十多個女兒。
但是,人多有用嗎?
能被李牧看上的兒孫,也就只有李左車一人,不依靠父母,目前爵位八級公乘。
自從統一天下後,嬴政為了防止世家門閥的誕生,他引進了勍朝的削爵制。
即,兒子不能完全繼承父親的爵位、地位和職位,最多隻能繼承一半。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嬴姓李氏反而成為一群老將軍中,混得最差勁的。
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結果其他家人才輩出,而自己的子孫不思進取。
不對,李牧的起跑線可是比桓齮、楊端和、羌瘣、辛勝幾人要高得多。
因為他是秦朝少有的被封為徹侯的功勳之一。
見到別人家的兒孫這麼給力,李牧是有苦說不出啊。
不知不覺,他突然想到了一個特殊的孫子,李荷華。
這小子年僅十二歲,突破重重關卡,就考進了大秦軍工。
聽說那個考試很難很難,說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也不為過。
換個角度去想,不正是自家孫子是人中龍鳳的最好證明嗎?他比絕大多數人都要優秀。
念及至此,李牧的心情緩了緩。
李牧呢喃道:“也不知道阿荷,如今過得怎樣了?”
記得陛下曾經說過一句話:“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伯仲。”
這句話是宋坤說的,嬴政覺得此話符合他的統治理念,於是拿去用了。
嬴政在秦朝,推行的是“法家為主,百家爭鳴”的政策,他從來都不遏制其他學派的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完全放任不管,只是鼓勵實業的創作發明,你可千萬不要搞反動思想,小心你的九族。
因此,類似儒家那種注重理論的學派混得最慘,逐漸被社會淘汰。
秦朝雖然考試很多,唯獨沒有科舉。
同樣是理論學派,人家陰陽家都跟道家合作,轉型算命、殯葬、風水等實業了,儒家子弟根本不知道能幹什麼,毫無用武之地。
正是因為這種開明的環境下,激勵民眾的創造慾望,秦朝是科技騰飛的一代。
這樣或許就能合理解釋,兵馬俑表層塗裝的藍色顏料,竟然具備超導效能?
......
李荷華坐在華貴的馬車裡,他突然感覺不太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