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迷你版“東方明”,大展神威!(第1/4頁)
章節報錯
同樣面對堅不可摧的馬其頓方陣,秦軍和勍軍給出了兩種不同的答案。
秦軍用新型駟馬戰車去應對,勍軍則是用“東方明”的爆炸爆燃去攻克。
造成如此差異,完全是因為李信暫時沒想起來,自己還有“東方明”這個大殺器。
對了,大秦軍工上次補貨,除了帶來更大更強的“東方明”,還有一種可以用手投擲的輕便版本。
沒錯,這也是李荷華的奇思異想,靈感來源於回家的那段時間,恰逢冬季,看到族內小屁孩在打雪仗。
他陷入了沉思。
然後他就想到,“東方明”完全可以做一個迷你版啊,以此來替代弓箭、弩箭。
一箭只能殺一人,然而一個“東方明”,卻可以炸一堆!
但是,李荷華在研發的時候,遇到了非常棘手的問題。
前面提過,甲烷的爆炸必要因素是,要在空氣中達到5%-15%的濃度。
可是,迷你版“東方明”就註定了儲氣量不夠。
那麼點量的甲烷,釋放到空氣中,無異於百川到海,只有點燃,遠遠達不到爆炸的程度。
為此,李荷華苦思冥想許久。
直至,他不小心瞥到,先前父翁李鮮給他送來的飴罐。
瞬間,他的腦海裡劃過一個想法!
“如果,我將引爆的區域,放在狹小的青銅球裡呢?”
這就是反向逆推思維!
巨型“東方明”的引爆區域,是在尋常的廣闊空間。
而迷你型的“東方明”,則是將引爆區域,移動至狹小的青銅球內部。
透過內部引爆,然後將青銅器炸成碎片,以此擊傷敵人!
然而,想法很好,實踐卻遭遇到重重困難。
李荷華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無法正常引爆!
因為甲烷是要在幾乎完全封閉的狀態下,透過油水混合物的厭氧發酵,從而形成的特殊氣體。
這就意味著,內部的氧氣為零,沒有氧氣,如何引爆?
於是,李荷華想了個辦法,他專門建造一個供油水混合物厭氧發酵的巨型器皿,等甲烷完全發酵完成後,利用器械將其抽送到青銅球中。
隨之而來的,又出現了新的問題。
如何保持氣密性?
李荷華在抽送過程中,不小心吸了一點甲烷,直接昏迷不醒,差點犧牲在工作崗位上,幸好他有副手,能夠及時救治。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因為秦朝時期已經出現封泥。
在紙張沒有發明之前,往來文書通常要寫在牒牘之上,公文如此重要,於是朝廷想了個法子,在竹簡上加一道“鎖”。
就是將一塊軟泥固定在繩結處,並在泥上加蓋印章,隨後透過風乾或低溫慢烤的手段,使其變得乾硬。
當封裝完成後的朝廷公文,抵達收件人員手上時,就可以透過敲碎封泥開啟閱覽內容。
這個過程,就叫做“開封”,也是“開封”城市名稱的由來。
不過,封緘竹簡用的封泥,是不具備氣密性的。
李荷華只好將研究方向,轉移到特製的封泥上。
他偶然發現,玄液提煉出來的某種膠狀物質,竟然具備無與倫比的氣密性,而且擁有極其靈活的可塑性,可以捏成隨意形狀,簡直是絕佳的材料!
或許李荷華都不知道,他用的膠狀物質就是後世的塑膠吧?
他在青銅球頂部預留一個小洞,待甲烷輸送完畢後,再用膠狀物質定製的塞子隔絕空氣流通。
......
解決掉封裝問題後,李荷華接下來遇到的下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引爆?
因為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