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到而深刻。寫完後,她開始修改,一遍又一遍,她的文字越來越精煉,她的觀點越來越鮮明。

“這些文字,將是我向世界發聲的媒介,也將是我影響世界的工具。所以,我必須逐字逐句的去推敲,不可以出錯。”

當她完成最後一遍修改時,已經是深夜了。她起身,伸了一個懶腰,但是她的眼中閃爍著滿足和期待。她知道,這只是她工作的開始,她未來的記者之路還很長。

第二天,張晚晴坐在主任的辦公桌前,電腦螢幕上顯示著她的第一篇新聞報道——《城市脈絡:交通之困》。她的心中既期待又緊張。這是她作為記者的處女作,她不知道讀者和同事們會如何看待這篇報道。

主任在早會上宣佈,張晚晴的報道將作為今日的重點新聞釋出,要上首頁。報紙發行的同時,報道也會在報社的網站上釋出,也會同時釋出在報社的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上。張晚晴的報道一經發布,立刻引起了讀者的關注。張晚晴緊張地重新整理著網頁,看著評論區的留言一條條增加,她的內心充滿了忐忑。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晚晴的報道開始在各種社交媒體上轉發,並傳播開來。一些讀者留言稱讚她的報道深入、客觀,能夠真實反映城市交通的現狀。但也有讀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報道中缺少了一些關鍵的資料支援,或者對某些問題的分析不夠深入。

張晚晴認真地閱讀每一條評論,一邊看一邊思考:“這些批評也是我成長的動力,我會吸取教訓,做得更好。”

午餐時間,張晚晴的同事們開始討論起她的報道。一些資深記者對她的報道表示了肯定,認為她的文字流暢,視角新鮮、獨特。但也有同事提出了一些建議,比如在採訪時可以更加深入一些,或者在分析時可以更加全面。張晚晴虛心地接受這些建議。

下午,主任把張晚晴叫去了她的辦公室。主任一臉微笑,她對張晚晴的報道表示了肯定,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改進的意見。

“晚晴,你的報道很有潛力,你的文字有力量,但你還太年輕,還需要更多的磨練。不要害怕失敗,每一次失敗都是成長的機會。”張晚晴認真地點了點頭。

“對了,等小傅回來了,你們兩個可以好好聊聊,彼此交流一下工作經驗。小傅這個同志呀,可比你看問題透徹、全面的多呢。你呀,多跟他學習學習!”

“嗯,我知道了!”此刻的張晚晴,更期待見到這位主任口中優秀的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