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小鄭不會繼續留在單位,屆時可能只剩下我與小白搭檔工作。如此一來,便不會再有因小白分配工作不均而產生的困擾,因為所有工作無論多少都將由我一人承擔,也就不存在比較誰輕鬆誰忙碌的問題了。

即便到目前為止,我也不能確鑿地判定小白是否存在偏向小鄭的情況,畢竟我手頭的工作尚未全部完成。只有當所有工作都結束後,對比我與小鄭的任務量,才能得出準確結論。即便那時小鄭給我增加工作量,我也不會心生厭煩,因為只要我自己的本職工作已完成,幫忙也並無不可。雖然他以往未曾給予我任何幫助,但我不會因此而斤斤計較。況且在單位中,如果長時間無所事事,難免會被他人詬病,諸如 “閒逛” 之類的閒言碎語。所以說,有工作可做與無工作可做並非絕對的好事或壞事。我也曾設想過,若沒有工作任務時,我便利用這些時間背誦《民事訴訟法》。待將《民事訴訟法》熟練掌握後,我還計劃背誦其他對自己有益的知識內容,比如《民法典》等。總之,無論如何,我都不會讓自己的時間白白荒廢,讓大腦處於閒置狀態。

如今,我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充實與滿足。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在家中背誦《民事訴訟法》的間隙,我會適當安排打遊戲、做家務或者休息放鬆的時間。這種張弛有度、充實有序的生活狀態,讓我深刻領悟到之前長時間的迷茫與困惑,皆因缺乏清晰的目標所致。誠如人們所說,人不能過於清閒,一旦無所事事,往往容易陷入各種不良境地。就如曾仕強先生所講,社會不斷進步發展,人們生活日益富裕,科技網路愈發發達,本以為人們會利用更多時間修養身心、提升靈性,但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科技的進步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人們的慾望也隨之膨脹,想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即便未來 AI 高度發達並廣泛應用於生活的各個角落,人們恐怕也難以真正清閒下來。這就如同一個容器,無論其容量多大,人們總是渴望將其填滿。

以我自身為例,儘管網路的便捷讓資訊傳遞瞬間可達,不再像過去依賴電話或信件,但高效的工作並未讓人們有更多閒暇時光,反而因更多的慾望追求而愈發忙碌。再看胖東來企業,其超市員工雖擁有較多的休息時間,但他們在閒暇時究竟是選擇積極成長、陪伴家人,還是沉迷於吃喝玩樂甚至陷入不良行為,我們無從知曉。這也正應了那句 “存在即合理”。回顧我在單位與梅花所在部門那些同事之間發生的不愉快經歷,若當時我們都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或許就不會有那麼多矛盾產生。比如曾經一起掃描試卷時,任務繁重,從早到晚忙碌不停,根本無暇閒聊,那時彼此關係反而和諧融洽。但後來閒下來時,我選擇看書,而 4x 則熱衷於四處聊天,他與我聊天時的諸多吐槽讓我心生厭煩。當時我雖有背誦《道德經》的經歷且能完整背誦 5000 字,但在單位工作中,《道德經》並不能為我帶來直接的收益或助力,無法讓同事對我另眼相看或不敢輕視。倘若當時我選擇背誦《民事訴訟法》,或許情況會截然不同。那些令人煩惱的不愉快經歷,大多發生在工作空閒時段,如無任務時的閒聊、中午休息時間的打牌以及外出用餐時間等。現在想來,這些時間若能合理利用於背誦《民事訴訟法》,或許我早已將其熟練掌握。

綜上所述,我們不能讓自己陷入清閒無為的狀態,而應積極尋找並專注於那些對當下及未來具有重要意義的事情,如此方能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收穫充實而有價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