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歲月的長河中,回憶如同一幅幅斑斕的畫卷,有些色彩明亮,有些卻略顯黯淡。我的童年,便是那幅夾雜著複雜色調的畫卷,有父母的矛盾、父親的打罵、母親的溺愛,這些經歷如影隨形,至今仍在我的人生中留下深深的印記。

童年的日子裡,父母日常的大小矛盾彷彿是生活的背景音,從未停歇。父親的打罵更是讓我心驚膽戰,有時候僅僅因為我的不懂事,有時候卻是他從外面帶回的壞情緒。我不懂得躲,只能在被打罵後獨自躲在房間裡難過,等待情緒慢慢平復,然後又恢復與父親的正常交流。而母親的溺愛,又讓我在面對問題時,多了一份任性和依賴。

這樣的童年經歷,深深地影響了我長大後的人際關係。在工作中,我無底線地忍讓,遇事就躲,以和為貴,寧願自己受委屈,也不願主動招惹別人。這種與同事相處的方式,源於我與父親的相處模式。我與三個同事發生過嚴重的矛盾糾紛,其中兩個現在還能簡單說幾句話,這也是我用忍讓、妥協甚至面子和尊嚴換來的。

我曾無數次地用“解鈴還須繫鈴人”這句話來衡量父親,渴望他在打罵我後能來哄我,把我從悲傷的情緒中拉出來。但父親總是礙於面子,很少這樣做。然而,當我瞭解到父親是在繼父家暴的環境中長大,未曾體會到多少親生父親的愛時,我對他的責怪漸漸消失。我開始反思自己,如果小時候懂事一些,或許就能少經歷一些家暴。

記得有一次,大姑家的姐姐來我家,我壯起膽子跟父親頂嘴。那次我被氣的渾身哆嗦,這也是我情緒的一次爆發。在工作中,我對待同事也是如此,前期的忍讓與妥協,最終會在某一刻爆發出來。這與我和父親的矛盾方式如出一轍,正如周文強和楊韻冉所說,你跟父母的關係就是你跟別人的關係。

還有一次在姥姥家,因為我的一個小舉動,又引發了父母的爭吵。我被停在院子裡的 28 大槓腳踏車吸引,在父母準備離開時,我卻騎上了腳踏車。父親對我大吼大叫,母親則站在我這邊抵抗父親,最終導致他們從院門口一直吵到衚衕入口,父親甚至罵出了難聽的話。現在回想起來,我確實該打,又一次挑起了父母的爭端。

爸爸管我的初心是好的,只是方式有些過激。而媽媽的溺愛,也讓我在面對錯誤時,少了一份正確的引導。他們的爭吵直到上個月都沒有捋清楚,當我們聊起我在單位與同事的矛盾時,爸爸又埋怨媽媽。媽媽對我的培養方式雖然有問題,但相比之下,她的方式比爸爸要好一些,畢竟爸爸的性格受原生家庭影響有些畸形。

原生家庭的無奈,讓我明白不能要求父母像電視上、網路上那些成功的父母一樣。我曾羨慕古代皇室家庭的資源,卻忽略了他們也有自己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和痛苦,不要羨慕任何人,也不要鄙視任何人。

我對父母沒有埋怨之意,因為我知道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從過去的經歷中吸取教訓,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方法。現在,我的兒子也有和我一樣的毛病,但我不再像我的父母那樣處理問題,而是給予適當的提示,因為我知道大發雷霆並不能解決問題。

我跳出自己的身體看自己,發現我們家在家庭關係的和諧上一代比一代強。這讓我感到欣慰,也讓我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家和萬事興,家庭氣氛不是錢能解決的。我感謝生我養我的父母,感謝岳父岳母,感謝我的兒子和老婆,是他們給了我和諧的家庭氛圍,讓我能安心地寫小說,反思過去,展望未來。

回憶過去,是為了更好地面對未來。我相信,當我把過去的事情用寫小說的方式再經歷一遍,在想象中用正確的方法再處理一遍,我的人生將會迎來精彩的、幸福的新起點。我會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讓家庭更加和諧,讓未來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