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華的落幕與“資源保衛戰”的勝利,為秦宇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與空間

。他的名字在工業部內外廣為人知,成了“底層技術員逆襲”的傳奇。

然而,秦宇並沒有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他深知,龍國工業化程序才剛剛起步,未來的道路依舊充滿挑戰。

在工業部的支援下,秦宇正式進入龍國重大科研專案的核心圈。他以“技術自主化”和“工業效率提升”為目標,主持了一系列具有戰略意義的科研專案。

專案一:積體電路的攻關

背景:電晶體的侷限性

雖然“軋鋼一號”工業計算機的成功為龍國工業自動化打下了基礎,但秦宇很清楚,電晶體技術的侷限性非常明顯。電晶體體積較大、耗電量高,想要更強的計算能力,就必須採用更小、更高效的積體電路技術。

然而,當時龍國在積體電路領域幾乎是空白,核心技術完全依賴進口,連最基礎的製造裝置都沒有。

秦宇接手了工業部的“積體電路國產化”專案。

積體電路的核心是製造工藝,而製造工藝的基礎是極其精密的光刻技術。然而,當時龍國甚至連能製造1微米精度的裝置都沒有,更別提光刻機了。

這時,秦宇的悟性金手指再次發揮了作用。

【叮!觸發“積體電路國產化”專案,解鎖關鍵技術!】

【已獲得技術:簡易光刻機設計方案】

【技術說明:基於現有加工裝置,研發出適應微米級精度的光刻裝置,並透過多次曝光技術實現基礎積體電路製造。】

秦宇利用系統提供的設計方案,結合國內現有的機床技術,帶領團隊研發出了一臺簡易光刻機。這臺裝置雖然粗糙,但成功製造出了第一代微型積體電路。它不僅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還證明了龍國在積體電路領域完全可以實現自主研發。

成果

第一代國產積體電路: 整合了50個電晶體,雖然效能簡單,但可以替代低端進口產品。

成本降低: 裝置製造成本僅為國外光刻機的一半,成功支撐了後續的小規模生產。

技術基礎: 為龍國積體電路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工業部決定將這一技術推廣到全國,建立專門的積體電路研究院。

專案二:數控機床的研發

背景:工業裝置的“卡脖子”問題

在“軋鋼一號”推廣的過程中,秦宇發現,雖然計算機技術在逐步普及,但龍國的工業裝置,尤其是數控機床,仍然完全依賴進口。沒有高精度的機床,許多工業零件的加工精度根本無法滿足需求。

更糟糕的是,外國企業對龍國的機床出口設定了大量限制,價格高昂且供應不穩定。這種“卡脖子”問題嚴重阻礙了龍國工業的發展。

秦宇接手了“國產數控機床”專案,目標是研發一臺完全自主設計的高精度數控機床。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思路:將工業計算機與機床控制系統結合,透過程式化的控制實現高精度加工。

【叮!觸發“國產數控機床”專案,解鎖核心技術!】

【已獲得技術:步進電機控制程式、高精度伺服系統設計】

【技術說明:透過最佳化步進電機的控制演算法,結合高精度伺服系統,實現亞微米級加工精度的數控機床。】

秦宇帶領團隊,用工業計算機作為控制中樞,設計了一套全新的數控系統。他還親自跑到工廠,與工人們一起除錯機床,解決了伺服系統穩定性和電機控制精度的問題。經過半年時間,龍國第一臺自主設計的數控機床終於問世。

精度: 加工誤差小於001毫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成本: 僅為進口機床的40,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