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對馬島海戰(第1/5頁)
章節報錯
馬裡甘心眼中充滿敬佩道;“奧斯曼帝國截斷了傳統溝通東方西方的商道,對於西方貿易者徵收十倍的懲罰性稅收,對於地中海商業中心是災難性的打擊。
西班牙葡萄牙是航海先驅,控制了新大陸的礦產和印度以及東南亞的香料,依靠控制商道及強大的武力財力壓制西方商貿競爭的國家。
荷蘭地域狹窄資源貧乏人口稀少,卻依靠一系列制度創新,成為海洋馬車伕。阿姆斯特丹的交易所決定著北海-波羅的海貿易區,大西洋貿易區和地中海貿易區主要商品的價格,還決定著亞洲的香料;中國的絲綢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國際貿易價格。
尼德蘭地區和義大利一樣被西班牙壓制,以荷蘭為首的七個省聯合組織了一個嶄新的協商政體,為經濟發展進行了制度改革,同時,荷蘭進行了宗教改革,荷蘭的海洋開拓充滿動力。
荷蘭改變了傳統意義的商貿內涵。西班牙,葡萄牙及威尼斯,熱那亞等海上貿易強國更傾向於同貴金屬資源豐富的新大陸和盛產奢侈品的東方展開貿易,海上貿易品主要是金銀,香料,絲綢,瓷器等體積小,價值高且利潤巨大的商品。
以往的商貿注重高價值商品,並不精確地計算成本。
一個真正的海上強國必然擁有強大的造船業,荷蘭的造船業不僅是高效率的,更是高質量和專業的,船隻數量相當於歐洲其他國家的總和。”
馬裡甘心讚歎道;“荷蘭的創新為西方開拓出新的發展道路,荷蘭在大宗低附加值商品突破了海洋強國的阻撓。
荷蘭只得集中全力從事波羅的海至北海的轉口貿易,而這一地區主要貿易商品大多為日用消費品和工業原材料。如普魯士穀物,俄羅斯毛皮,蜂蜜和蜂蠟,英國羊毛,北歐木材,法國食鹽和酒類,這種大宗必需品貿易數量巨大但單位利潤低。若要從中贏得利潤,必須儘可能地降低運輸成本,最大限度提高運營效率。
荷蘭與亞洲發展的商軍兩用船隻型別是不同的,荷蘭在歐洲必須大規模採用成本低廉,航速快,載重量大,操作簡便,所需船員數量少的商船。
荷蘭的運輸船運載了增加了,造價比其他國家的運費下降了一半。
除了造船業外,荷蘭經營其海洋事業善於透過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合理化生產流程,使原來分散的,利潤微薄的,只限於維持日常生活的行業變成資本主義的大生產來獲取利潤。漁業就是其中的典型。
到現在為止,鯡魚捕撈業依舊是荷蘭最大的行業和最好的金礦。
漁業,造船和貿易已經密切聯結在了一起,荷蘭總能提供充足的信貸,從觀念到實踐上引領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其他的國家也在模仿,但是,現在的發展效果不如荷蘭做得好,真是令人迷惑!”
李銀河對一旁記錄的丁落煙道;“荷蘭從造船業的革命開始,以鹹鯡魚貿易帶動由荷蘭主導的波羅的海—地中海貿易,進而將其經濟勢力擴充套件至包括美洲,亞洲,非洲沿海在內的當時整個世界。
荷蘭的成功實踐了許多創新,可惜啊,它在亞洲的商貿貫徹了西方的壟斷模式,不是商行退卻讓步能夠解決競爭的問題。
荷蘭希望獨霸商道,它必然要使用軍事手段打擊商行,我們的戰爭是長期的。
荷蘭是個強大的對手,它建立了資本主義金融制度,完了善社會化大生產,透過改進工具標準化工序,實現了工廠式流水作業,這種產業細分方式非常先進。”
李銀河面向眾人道;“生存還是死亡,商行在與海洋霸主的競爭中,決定商行的未來。逼迫我們進步,我們沒有後路。
荷蘭等海洋霸主是強大的,但是,華夏哲思是思辨考慮問題的。強弱是相互轉變的,荷蘭並不是無敵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