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鐘山燭天(第2/2頁)
章節報錯
“燭九陰”並非指名字,而是指功能。
九為極數,代表所有,翻譯過來就是,這件科技造物可以洞察、照亮地球所有的陰暗面。
關於燭龍的描寫,古人在此處已經暗示得非常明顯了。
能夠“不食不寢不息”的當然只有機械。
《山海經·海外北經》也記載:“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在這裡描述的“燭陰”與之前的“燭龍”幾乎一致,只不過多了一句——“其為物!”
在這裡,已經不是在暗示了,應該說是明示!
如此強大的存在,古人給它的分類卻是——“物”!
同一句話中前面說是“鐘山之神”,後面說是“物”,是矛盾了嗎?
不,這其實一點也不矛盾!
之前提到過,上古之人非常聰明,對萬物的分類極其嚴謹。
有物、有神、有巫、有人、有獸、有鳥、有山、有國……
“神”就是“物”下面的一個小分支,就如同“鳥”是“獸”下面的小分支一樣,後者的概念之中包含了前者。
意思是,需要電力驅動的“物”。
那會不會是古人誤把“有獸”寫成“有神”和“有物”呢?
絕對不可能!!!
古人若是想描述真正的獸,都會明確寫“有獸”。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譬如“有獸焉,其狀如犬而人面,善投,見人則笑,其名山揮,其行如風,見則天下大風。”
又譬如“有獸焉,其狀如豹而長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諸健。”
這些才是真正的,不需要電力驅動的獸。
山海經是華夏已知最早的分類學,可見當時之人就已經非常聰明瞭,反而是後人比古人更加迷信……
硬生生把史上最早的百科全書,判定為神鬼志怪虛構之書。
殊不知,在上古之人的概念中,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神靈”!
到了商朝,當時的百姓已經幾乎看不到科技造物了,這才開始給“電”這個字,賦予種種附加概念。
直到周朝,人們才真正在“電”這個字旁邊,加了個祭壇的象形,造了“神”這個字。
不知這燭天是出生在這個時代,還是自我冰封來到了這個時代。
若是出生在這個時代,那就代表著燭龍一脈還有其他人。
他們在上古時期就已經掌握了“燭龍”這種天象武器,又經過了漫長時間的積累,這一脈的底蘊可謂是深不可測。
眼前這位燭天,氣質非凡,淡然自若,額頭上的第三隻眼睛像是有奇異的能量在流轉,讓他看起來神秘莫測。
“你似乎猜到了我的來歷?”燭天注意到蘇羽的神色變化,道,“也對,如今這個超凡紀元,有不少人在研究《山海經》。”
蘇羽微微點頭。
“《山海經》最初是由大禹和伯益創作,後人在此基礎上補充修改的。但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即便是當年的大禹也不瞭解上古之事,你還是不要太迷信《山海經》為好!”
“哦?這麼說來,你見過大禹?”蘇羽問道。
“準確地說,是我的祖先見過大禹!”燭天回道,他沒有隱瞞。
“對了,你們巨人公司開發的那款《暗黑封神》非常不錯,特別是其中楊戩的形象,我非常:()分身放牧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