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碧綠資水熊湘山(第2/3頁)
章節報錯
,以示尊崇。
竟陵之地的風后,對黃帝的德行敬佩有加,加之與炎帝舊有交情,深知其行蹤與心思,更對洞庭湖上源,湘、資、沅、澧四水流域的地理瞭如指掌。
於是,她向黃帝獻策,助其直取洞庭湖源,實現宏圖霸業。
黃帝慧眼識珠,當即封風后為相,命其引領大軍,沿荊州古道過長江,自澧州南下,經武陵、漢壽,直至眼前這座山峰。
山腳下,幾十裡柳溪潺潺流淌,景色宜人。黃帝應風后之請,于山中駐紮行營,風后則引其至柳溪入資江口,二人默然相對,心有靈犀。
黃帝環顧四周,但見雙峰形似熊耳,緊緊相依;溪水匯入江流,山麓與江水交融,形成一幅溪江合一,山水相融的壯麗畫卷。
靈感忽至,黃帝以“熊”字描繪山峰之威猛,以“湘”字寓意山麓之柔美,象徵天地相合,陰陽調和。
他將這山賜名“熊湘”,以表心中所感,風后頷首微笑,心領神會。
隨後,黃帝派遣風后前往長沙,尋求炎黃二族和解的良機。
風后遵命,駕舟沿資江而下,至臨資口,再溯湘江而上,直達長沙,與炎帝會面,開啟了一場歷史性的和談。
旎嘯聽罷,心中不禁波瀾起伏,思緒飄回往昔,在那遙遠的崑崙山南麓,幽深的山洞裡,藏匿著軒轅帝遺世獨立的秘寶。
,!
彼時的發現,恍如隔世,卻又歷歷在目,如今回想起來,依舊令人心潮澎湃。
一股莫名的力量,似乎冥冥之中牽引著他,跨越千山萬水,最終將他引領至此。彷彿有雙無形的手,巧妙地安排著這一切,讓他的命運與這片古老的土地緊密相連。
他不禁感嘆,世間萬物,果真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抬頭仰望,熊湘山雖高不過三四十丈,卻有著許多的神秘。
次日破曉,天際初露魚肚白,旎嘯獨步山下,舉目望向那晨光熹微中的山巒。只見山林蔥鬱,翠色慾滴,山巔彷彿含笑迎人。
此山分三峰並峙,數十息間,他已躍至主峰之頂。
山頂處,一隅小庵靜默佇立,歲月的痕跡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今只是牆垣斑駁,青苔遍地。
昨晚聽聞那老人家言,此庵乃為紀念那位不懼縣官的民婦所建,取名為“羞女廟”。可惜,時光荏苒,香火漸熄,慢慢便廢棄了。
旎嘯環顧後心知,軒轅黃帝所留之物的秘境,絕非輕易可覓。目光仔細掃過每一寸之地,希望能有所發現。
然而,山頂之上,除卻風聲與鳥鳴,再無它物。
他轉身面向江流,只見資水對面,遠樹含煙,雲橫山色。往資水下游而望,那江水如帶。
視線轉向另一側,一座名為明燈山的峰巒映入眼簾。據老人所述,百年前,唐、鍾、賀三姓子弟曾在此山修建廟宇,佛殿巍峨,香火鼎盛,有齋僧數人,日日誦經祈福,鐘聲悠揚。
然而,世事無常,歲月無情,僧侶紛紛離去,如今只剩一老和尚與一小沙彌,默默守護著那破舊的廟宇。
旎嘯收回目光,再次細細打量著羞女庵的每一磚每一瓦,每一草每一木,期盼著能從中捕捉到一絲不同尋常的氣息。
然而,無論是在這幽靜的廟宇之內,還是第二峰、第三峰的巖洞與懸崖之畔,他都未能尋得半點線索,彷彿那傳說中的秘境,不過是虛無縹緲的幻影。
但他並未氣餒,心知這山雖不高,卻承載著千年的秘密。若是真有如此秘境,早在數千年前,便會被人發現。即便僥倖未被發現,歷經滄桑變遷,亦早該在華夏大地上已是傳遍。
他回想起過往,即便是梅花山莊那藏書豐富的典籍中,也未曾有過關於此山的記載。
若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