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二人已行至一處奇景,但見荒漠之中,赫然矗立起一堵城牆,宛如峻嶺橫空出世,又似一條巨龍自東向西蜿蜒伸展,氣勢恢宏,蔚為壯觀。

駱風雁不禁發出一聲驚歎:“旎嘯,你看這大小松山之北,竟還有如此長城橫亙於此!觀那石塊堅硬,泥土緊實,似是新築之牆。你瞧,那城垛之間,似乎還有人影綽綽。”

旎嘯凝視前方,緩緩說道:“此地應為小松山無疑。而那新築之牆,若無意外,應是朝廷新修的‘新邊長城’。”

駱風雁聽罷,雙目驟亮,喜形於色:“對對對,我想起來了!那是萬曆二十七年之事,當時我尚年幼,不足十歲。一日,聽家中老管家從縣城歸來,與一眾家僕談論此事。

“我細細聆聽,方知朝廷兵部尚書李汶,與甘肅巡撫田樂、總兵官達雲奉旨收復松山。他們先滅蒙古軍隊,又與盤踞此山附近的俺答汗之子阿赤兔激戰一場,最終我軍大獲全勝,阿赤兔敗逃而去。”

她稍作停頓,繼續說道:“未及半年,又傳出總督李汶巡邊之時,發現從景泰堡順大河往南折轉西行,再順長城經安寧堡、莊浪衛,直至古浪所的長城防線,綿延千里,用以抵禦漠北之敵。

“然而,從古浪所至景泰堡,實際距離僅四百里。於是,李督憲上奏萬歲爺,請求修築從景泰堡至古浪所的城牆。

“當時,朝中大臣意見不一,有人擔憂耗損財力國力,主張憑藉舊長城與大河拒敵;亦有人力主修築新城牆,以縮減陝西邊境的衛所駐軍。我那時偶去鳳翔城探訪金蘭之交,常聽她們的父叔談論此事。”

旎嘯聞言,微微頷首:“李督憲之舉,實乃大智大勇。減少千餘里衛所駐軍,將防線北移數百里,使得大小松山不再如昔日般被韃靼盤踞,時刻威脅周圍眾多衛所。

“從地圖上看,若不收復大小松山,任由韃靼佔據,便如同在我華夏之地打入一枚釘子,後患無窮。”

駱風雁接過話題,語帶豪情:“倘若能如劉漢李唐之盛世,或成祖皇帝那般英勇,揮師漠北,將敵寇驅逐至極北荒原,那該是何等壯舉!”

言罷,她轉身指向正南,目光堅定,“那處應是蘭州古城之地,幼時我曾翻閱古籍,記載著千年前武帝麾下的驃騎將軍霍去病,西征大漠,鐵騎如龍,自蘭州城西某地橫渡大河,沿麗水,即今之莊浪河,一路北上,戰無不勝,令匈奴聞風喪膽。

“漢軍深入敵境,於大河西北岸築起第一座要塞——令居塞,其威武之勢,霸氣之姿,令人熱血沸騰!我當年讀至此,心潮澎湃,特地尋來地圖,央求祖父指點令居塞所在,方知那便是今日的莊浪衛。”

言及此處,駱風雁不禁輕嘆一聲,眼中閃過一絲惆悵:“若我大明能有霍將軍這般英勇之士,實乃社稷之福,百姓之幸,只可惜……”

旎嘯聽罷,輕輕點頭,心中五味雜陳。大明王朝,外有強敵環伺,內有奸佞當道,忠良受戮,朝綱不振,實乃內外交困之秋。

他憶起蔡老叔之子,十數年前,助李督憲征討韃靼,不幸捐軀,英魂長眠於松山以北的荒漠之中。

思緒萬千間,他又想起了涼州衛的屠公公,不禁面向西北,心中湧起無限感慨。先前得雲星宗宗主狄雲山傳訊,得知屠浩為馳援自己,不幸中了夏鴻天的奸計,數百廠衛精英僅餘十數人,數位義子更是英勇捐軀。

回想起幾年前在鞏昌府初遇程雄,那雲星宗的高手,隨後一同北上,助屠公公抗擊韃靼與胡僧的往事,歷歷在目,恍如昨日。然而,英雄末路,程雄亦是在那一戰中悲壯身亡,令人扼腕嘆息。

直至次日晨光熹微,白虎方才回來,旎嘯自夢中驚醒,匆匆披衣,疾步而出,與白虎相見。一番手勢比劃下來,他終於知曉白虎緣何遁跡於這大小松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