旎嘯別了獨孤修自,徑直去往鳥鼠山。沿途,山巒疊嶂,深谷幽邃,他疾行於這蒼茫大地之上,行過十餘里,忽感背後寒意襲人,彷彿有陰風相隨。

他輕盈一躍,攀上峭壁之巔,西南遠眺,只見烏雲翻滾,形態詭譎,宛若幽冥鬼魅,心中不禁駭然。

旎嘯暗想那夏公公惡行累累,害人性命無數,尤其是那上百無辜小太監之魂,怨念深重,竟化作厲鬼冤魂,徘徊於洮州衛上空,久久不散。

他又憶起獨孤修自所述,南公公常訪鳥鼠山,皆因傳聞隋煬帝楊廣曾西巡至此,留下千古傳聞。

大業五年,煬帝御駕親征,穿越隴山,途經鳥鼠,一時風光無限,留下無數遐想。鳥鼠山雲霧繚繞,禹廟古韻,煬帝曾在此縱馬揚鞭,指點江山,深林虎嘯,採藥人歌,皆是往事如煙。

然而,旎嘯深知,煬帝此行,實則是為削弱關隴門閥之勢,推行科舉,改革官制,意在打破世家壟斷,讓寒門子弟也有出頭之日。

奈何世事弄人,關隴世家聯合外力,加之煬帝楊廣本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又是心高氣傲,終致隋朝這座朝陽大廈瞬間崩塌。煬帝死後,更是揹負千古罵名,被史家與文人描繪成暴君形象,流傳千古。

旎嘯心中暗自揣測,煬帝一縷不甘之魂,或許真的徘徊於鳥鼠山間,與夏公公的惡行、小太監的冤魂交織在一起,使得此地陰氣更重,惡靈肆虐。

想到這裡,旎嘯心中湧起一股對夏公公的憤怒,隨即他收斂心神,尋得一處隱蔽之地,盤膝而坐,閉目養神。

時至暮色蒼茫,天邊最後一縷霞光隱入雲靄,遙聞古剎昏鍾悠悠響起,旎嘯驀然睜眸,自沉睡中甦醒。

他匆匆嚼了幾口乾糧,飲罷清水,簡單整理行裝,便藉著夜色如墨,向著東北方向飛奔而去。

百里之外,群山連綿,荒嶺禿兀,溝壑如龍蛇蜿蜒,蒼涼之景,轉瞬即至鳥鼠山下。

鳥鼠山,其名源於鳥鼠“共穴而棲”之奇景,此山宛若一條巨龍,昂首挺胸,蜿蜒東逝。

此山奇峰插雲,煙靄繚繞,滿目青翠欲滴,峽谷深邃,溪流潺潺如歌,古木參天蔽日。山南密林深處,三泉並湧,形如“品”字,泉水清冽,旁有禹王古廟。

相傳遠古之時,大禹率眾至此,渭水之源,鳥鼠同穴之山。此山絕壁千仞,直插雲霄,林中禽獸橫行,洪水肆虐,民不聊生。

大禹挺身而出,冒風雨,踏荊棘,身後緊隨威武應龍,揹負息壤與治水圖的大黑龜,以及諸神與眾英雄。

其中,有一位叫伯益的人,通曉鳥獸之語,先察山林猛獸,後以獸語勸之,或助大禹治水,或遠徙他鄉,免傷無辜。

禽獸既去,百姓歡欣鼓舞,助大禹治水,駕舟渡河,開山闢路,引渭水東流。禹依河伯所贈治水圖,規劃治水之道,應龍揮尾開道,山溝縱橫,洪水得以宣洩;需堵之處,則以息壤堆砌,化山為峰,山川由此而成。

歷經千辛萬苦,渭源洪水終得平息。大禹見鳥鼠山下三泉湧動,遂名之為渭水,以品字形三泉為渭水之源。應龍所劃之溝壑,至今仍見。後人感念大禹治水之功,於鳥鼠山,築禹王廟以祀之。

旎嘯循山而上,但見古松挺拔入雲,枝葉繁茂,遮天蔽日,灌木叢生,密佈其間。山頂清泉潺潺,細語般與松濤、鍾磐之音交織,悠揚悅耳。

他疾步如飛,耳畔不時傳來虎豹酣睡之沉吟,香獐白鹿穿梭其間,猿啼之聲晝夜不息,迴盪山谷。

及至山頂,旎嘯駐足,仰望天際,月色時明時暗,心緒漸趨寧靜。

他從懷中取出一物,非布非席,泛著淡淡古韻,夜色之下,其上微光閃爍,宛如星辰。他凝視山河走勢,正北方隱隱有光亮透出,指引方向。

旎嘯將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