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三個小時。

“現在,我們討論一個重要議題。”主持人嚴肅地道,“近來,車間生產力出現了下滑。我希望大家都能積極參與,發表見解。”提高工作效率的課題擺在面前,使與會人員深思。

這不是一個新的議題,但實則是難以迅速解決的一環。短時間內無法提升,僅憑口號或多次會議強調無濟於事。

特別是這個時代管理制度尚不完備。以前楊建國主政的時候,支援創新是肯定的,但在把控生產和執行方面顯得力有未逮。

如今鋼廠的制度比較簡單,以出勤為基礎,對違規行為的處理往往只是口頭警告。因此,工人的時間觀念並不嚴謹,他們常常準時出現就算完成義務,不嚴格自我管理。

那個時代的工人享有崇高的地位,工廠對他們來說,是個精神家園。這樣的歸屬感固然可以推動敬業,也可能帶來懈怠,比如有人會在車間內打發閒暇,抽抽菸,喝喝酒,鬥鬥地主。這看起來不可理喻,卻實實在在是那時的生活現狀。

那個時代的公職視為安穩的工作,除非犯下嚴重過錯才會被解僱。即使在廠內屢出狀況,他們也能固守職位。因此,激勵員工的積極性成為關鍵癥結。

當時的薪酬體制實行八級工資制,主要依據技能等級而非工作成果。這種制度導致工人傾向於選擇輕鬆的工作環境,只要技術過關、完成任務,不論多費勁,收入固定。

因此,多數人寧可享受輕鬆的工況,因為他們知道無論付出多少努力,薪酬收益不會有太大變動。這就催生了一種無需過於拼命的心態。

陳天川引導下,工廠領導紛紛提出看法,表示對新廠長的尊重。雖然許多提議看似熱烈,但大多數並未擊中問題核心。有那麼少數洞察力強的領導者提出了為傑出工人提供獎勵的方案。

但這新的提案又衍生了新的疑問:獎勵資金如何落實?同時,如何避免因獎勵可能產生的其他職工嫉妒或抱怨?

激烈的討論結束後,眾人自然將視線轉向陳天川,期盼他能貢獻卓見。

\".2我哪裡敢自稱高明,\" 陳天川謙遜地道起,“但融合大夥兒的意見後,確有一兩個想法希望與大家分享。”

陳天川心中雖有了決策,但他明白決策過程中還需關注團隊情緒。如此決議一旦執行,難免會在鋼鐵廠裡滋生一些不滿或怨言。

若是他的單打獨鬥導致這個決定,所有的質疑聲浪必定只針對他一個人。

然而,透過整個管理團隊的探討與裁定,責任和譴責將會由集體承受,這樣他自身的壓力也會相應減小。

“為了激發工人的活力,我有一些初步設想,” 陳天川徐徐說道,“首當其衝的是,我們需依據目前各工段的實際生產效率,重設每月的工作目標。”

“接下來,我們應該引入定期的工作考核,” 他詳述,“我建議一週一次檢查,這樣確保一個月至少有四個評價節點。”

“在評估方面,我們要考慮任務達成度以及產品品質,”陳天川接著闡述,“若一名員工能連續四次獲得優秀評價,理應得到特別的認可--綠票作為獎賞。”

“持綠票的工人能在食堂換取五公斤的高質量大米,”他說這話時面帶微笑。“對於這個方案,諸位有何意見嗎?”

陳天川的發言剛剛落地,會議室裡的工廠管理層就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比起直接發放獎金,陳天川的建議能點燃工人的工作慾望,同時巧妙避開可能出現的問題。在這個物資相對稀缺的時代,實物獎勵往往勝過貨幣。特別是此刻物質短缺之時,錢並不總意味著滿足慾望的能力。

儘管如此,也有高層表示疑問。

一位高管說:“陳廠長,要連續四次表現優秀才能得綠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