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國家大部分破產的情況下,整個歐洲大陸也獲得了一片得來不易的和平時光,各個國家都舔著傷口,這就導致了歐洲大陸上憑空出現了一批看海國家,他們對時局特別關注,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無法逃離他們的眼睛。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法蘭西。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原本應該是歐陸男主的法蘭西卻被舵手玩成這個樣子,實在令人可悲,於是其王室封邑就聯合起來對法蘭西國王發起挑戰,之前在別人看來就是空位期。

也就是這次內戰完全是一次災難,外人沒有任何干涉的理由,有能力干涉的西班牙大不列顛都是處於破產半破產狀態,也沒精力干涉。

不過比起原本的法王,大多數國家更關心新任法王對外的政策,到底是像前任國王一樣霸道不講道理還是根據眼下情況作出不同反應呢?

不管怎麼說,等到波旁公爵上位之後一切都會有了答案。

1518年初,波旁公爵在眾目睽睽之下登上了法蘭西國王的位子,留給他的是一個破碎的法國:全境荒廢度高居不下,眾多省份遭剝削甚至巴黎只有20發展度,國家經濟差一個月破產。

更重要的是外交,波旁公爵驚人的發現法國徹底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局面。原本簇擁波旁公爵的眾封邑開始要求減稅,還暗地裡武力威脅,中央集權程序逐漸停滯;對外哈布斯堡包圍網圍困法蘭西,甚至英國人也不願意繼續扶持自己。

這就是法國現在的樣子,前任暴君被趕走了,現在輪到了波旁公爵來整理這堆爛攤子了。

對此,新任法王只能對國內進行大規模的改革,暫時對外界保持友好關係。

政治上,他被迫暫時同意了封邑們的減稅要求,穩住這些諸侯。他清楚,原本被法蘭西壓得死死的封邑們在這個時候已經事實上成為了國內的軍頭頭,減稅的目的不僅表面上的減少封邑們的經濟壓力,而是背後的獨立性。

外交上,他開始友好改善周邊國家的關係,暫時放下對外擴張。法王知道,現在歐洲一副破碎的樣子,完全可以向義大利擴張,貶值貨幣打個破產國家簡簡單單,但這樣的影響很壞,會讓其他人以為新上位的法王又是霸權主義者,以後想要繼續擴張就很難了,所以法王決定不冒這個風險。

經濟上,法王只能破產賴賬,然後同時在破產中提出一些容易被透過的議程拿中央集權度,趕緊進行改革。在宗教改革時代儘可能發揮出法蘭西真正的實力。

法王很清楚,地理大發現時代法蘭西終究是做不了什麼事了,1523年宗教改革時代的到來,註定會掀起更大的腥風血雨。現在更應該趕緊恢復實力,整理爛攤子。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勃艮第問題。這個問題起源於前任法王過度的擴張野心,勃艮第問題可以看做是列強們為了抑制法蘭西的工具,實際上這勃艮第完全可以透過外交收回來,和西班牙打好關係,關鍵拉攏大不列顛,就可以暫時解決勃艮第問題。

當然,解決勃艮第問題的最好時機還遠遠不是現在,如果現在太過於急於求成的話反而會讓別人以為自己依舊是霸權主義,讓人難以相信,倒不如在外交上先主動示好,慢慢解決勃艮第問題。

至於大不列顛嘛……

法蘭西已經想好了該如何拉攏大不列顛。眾所周知,英吉利海峽貿易節點是歐陸風雲中最富裕的節點,大不列顛一向把這貿易視為自己的生命源泉。而低地,英格蘭,諾曼底地區是英吉利海峽的貿易範圍,不可避免的會被低地國家偷錢。

那麼法蘭西就可以用諾曼底地區的全部貿易競爭力換取大不列顛的支援,自己可以去熱亞那節點吃義大利拿收入,誰叫法蘭西所在的香檳節點和波爾多節點太漏了,經常會被小國導貿易偷錢去。

熱亞那節點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