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金陵天險.高枕無憂(第1/2頁)
章節報錯
“王睿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潯鐵索沉江底,一片絳幡出石頭。
江山易幟事難料,山形依舊枕寒流。”
建康,吳都,孫皓命人在金陵長江、石頭城兩處長江江面上布上無數條粗如水桶般的大鐵鏈,意圖以此來阻擋西晉大軍的進攻。
自己則在深宮中花天酒地,姦淫荒亂,縱情享樂,國中有識之士的多次勸諫,孫皓都視而不見,並狂妄的叫囂道:“我有千潯鐵索沉江,固若金湯,誰人可破!”然而,西晉軍中卻有一人名為王濬,其足智多謀且精通水戰。王濬望著橫亙江面的巨大鐵鏈,心中已有計策。他命工匠打造數十個巨大木筏,每個木筏長寬皆有數丈。又在木筏之上扎滿草人,披上盔甲,遠遠望去如同真人一般。隨後,他挑選了一些水性極佳計程車兵藏於木筏之下。
待到作戰之日,王濬命人將這些木筏推至江心,順流而下。吳軍看到大批戰船前來,急忙放箭射擊。但木筏上乃是草人,箭矢毫無作用。待靠近鐵鏈之時,藏於木筏下計程車兵迅速浮出水面,用浸油的火把點燃木筏。火勢瞬間蔓延開來,那些鐵鏈雖粗大,然經不住長時間高溫烘烤。不多時,鐵鏈紛紛斷裂。
晉軍乘勢大舉進攻,一路勢如破竹。而此時孫皓還在後宮醉臥花叢之中,當聽到敵軍已破防線殺來時,頓時嚇得癱軟在地。最終,東吳滅亡,孫皓也淪為階下囚,只能空嘆曾經的自大無知……
西晉初的輝煌:滅吳之戰與五大名將的傳奇
西晉初年,那場決定天下一統的滅吳之戰,便是其中之一。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戰役中,五位名將如同五座巍峨的山峰,挺立於歷史的風口浪尖,他們的智勇與決策,不僅改變了戰局的走向,更深刻影響了後世對於英雄與謀略的理解。這五位名將便是:羊祜、杜預、王睿、文鴦與衛瓘。
羊祜:仁德之將,以柔克剛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他的名字在歷史的長卷中,總是與“仁德”二字緊密相連。在滅吳之戰前夕,羊祜擔任荊州刺史,面對強敵東吳,他沒有選擇急功近利的軍事冒險,而是採取了“以德服人”的策略。他深知,戰爭不僅是兵力的較量,更是人心的爭奪。因此,羊祜在荊州實行了一系列深得民心的政策,如減輕賦稅、興修水利、優待俘虜等,這些舉措極大地削弱了東吳在荊州地區的民心基礎,為後來的滅吳之戰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羊祜的仁德不僅體現在對待百姓上,更體現在對待敵人上。他與東吳名將陸抗雖為敵對雙方,卻相互尊重,常有書信往來,探討兵法與治國之道,這種超越敵我的友誼,成為了後世傳頌的佳話。羊祜的去世,讓西晉失去了一位能夠“以柔克剛”的智者,但他的仁德與智慧,卻永遠鐫刻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杜預:謀略深遠,算無遺策
杜預,字元凱,京兆杜陵人,是滅吳之戰中的另一位關鍵人物。他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深遠的戰略眼光,為西晉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杜預早年便對東吳的地形、兵力分佈、將領特點進行了詳盡的研究,並提出了“兵貴神速,直搗建業”的作戰方針。在戰役實施階段,杜預更是親自指揮,靈活運用水陸並進、多路出擊的戰術,迅速打破了東吳的防線,直逼其都城建業。
除了軍事上的卓越才能,杜預還是一位傑出的學者和政治家。他精通經史子集,對古代兵法有著獨到的見解,曾著《春秋左氏經傳集解》等著作,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杜預的一生,是軍事與學術並重的典範,他的謀略與智慧,至今仍被後人所敬仰。
王睿:勇猛果敢,破敵如麻
王睿,字士治,弘農湖縣人,是西晉軍隊中的一位猛將。在滅吳之戰中,王睿以其勇猛果敢的戰鬥風格,多次立下赫赫戰功。他善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