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伯夷叔齊.不食周慄(第1/2頁)
章節報錯
岐山以西,秦嶺山脈,首陽山,孤竹國,乃周朝附屬的一個小國,商周牧野大戰時,朝歌兩位隱世大賢伯夷和叔齊,在絕龍嶺商周國界線上必經之道上手執武王的戰馬,以殘軀之身意圖阻止武王伐紂——
“身為臣子,你不思報國,那有臣伐君之理!”
這時南宮适、武吉等人將其拖入路邊一旁,伯夷叔齊大呼道:“此乃不忠不義也,就算你們奪得了天下,我伯夷叔齊死是商朝的鬼,終身不侍周主、終身不食周慄,武王聽到兩人所言,心中雖有不忍,但伐紂大業已成定局,無法更改。
他派人給伯夷、叔齊送去糧食,並傳話道:“兩位義士忠心可鑑,然商朝氣數已盡,大周當興。望二位保重身體,勿作執念。”
伯夷、叔齊拒絕了武王的好意,采薇而食,最終在首陽山下建立了孤竹國……
在那悠遠而蒼茫的歷史長河中,周與商,兩個王朝的更迭,不僅是一場權力的交替,更是文化與信仰的深刻碰撞。忽有一日,首陽山腳下,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山林的寧靜,周民們神色緊張,帶來了一則令人矚目的訊息——在首陽山深處,發現了兩位形跡可疑之人,其身份,疑為已覆滅的商朝遺老,更甚者,有奸細之嫌。這訊息如同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
正值此時,太顛、南宮适、閎夭、辛甲四位重臣,恰好在市集巡查,他們是周武王麾下的得力干將,以忠誠與智勇著稱。聞此異聞,四人相視一眼,無需多言,便已明瞭彼此心中的緊迫與責任感。他們立刻放下手頭事務,策馬揚鞭,直奔首陽山而去,誓要查清真相,以安民心,穩社稷。
山路蜿蜒,林木蔥鬱,四人穿過密林,終於在一片開闊地見到了那兩位傳說中的“神秘人”。他們衣著簡樸,面容清癯,正低頭專注地採摘著地上的野菜,彷彿外界的一切紛擾都與他們無關。這一幕,與周圍緊張的氣氛形成了鮮明對比,讓人不禁心生疑惑:這二人,果真是商朝餘孽,意圖不軌嗎?
南宮适,性情直率,怒火中燒,他大步上前,聲音中帶著幾分質問與諷刺:“原來是你二人!昔日誓言旦旦,終身不食周粟,以表忠貞於商。如今,這山中的野菜,哪一樣不隸屬於我大周疆土?你們的行為,豈不是自相矛盾,可笑至極!”言辭犀利,直指要害,一時間,空氣彷彿凝固。
面對南宮适的指責,那二人身形微顫,面露愧色,卻也未加辯解,只是默默承受著這份來自昔日同僚的指責與誤解。他們的沉默,更像是一種無言的抗爭,對過往忠誠的堅守,以及對現實無奈的妥協。
就在這劍拔弩張之際,辛甲站了出來,他的聲音溫和而堅定,打破了沉默:“二位先生,此又是何苦呢?昔日,我們同朝為臣,雖各為其主,但那份同袍之情,豈能輕易割捨?如今商已亡,周室興,天下大勢,非人力所能逆轉。二位若肯放下過往,或可尋得新生之路,何必如此固執,自苦於山林之間?”
辛甲的話語,如春風化雨,既表達了對舊日同僚的關懷與理解,也透露出對時局變遷的深刻洞察。他的話語,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陷入了沉思。是啊,在歷史的洪流中,個人的堅持與信仰,究竟能否抵擋住時代的車輪?那些關於忠誠與背叛、理想與現實的抉擇,又該如何衡量?
兩位“神秘人”抬頭,目光中閃爍著複雜的情緒,有不甘,有釋然,也有對未來的迷茫。他們或許在那一刻,真的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與堅持。而太顛、南宮适、閎夭、辛甲四人,也從中感受到了歷史的沉重與複雜,更加明白了自己肩上所承擔的責任與使命。
二人以其獨特的悲劇色彩,引人深思,讓人在唏噓之餘,不禁對人性、信念與生存之道展開深刻的探討。今天,我們共同回望那段塵封的歲月,聚焦於兩位“竹林先賢”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