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有多麼的依依不捨, 但該來的始終會來,轉眼一月多時間就這麼過去了,柴宗訓封還的日子也終於到了。

柴宗訓在封還之前,三番幾次的求過趙匡胤,肯求他每年至少允許自己回來探望小符後一次。趙匡胤出於自己的考慮,每次都沒有正面答應柴宗訓,只是說自己會好好考慮他的建議,之後就沒有了下文。

直等到柴宗訓封還出開封城的那天,趙匡胤親自將他相送出開封城門,當著眾多人的面兒才答應了柴宗訓的請求。本來柴宗訓對此事已經不再抱什麼希望,种放也曾經明裡暗裡的提醒過他,他的確是太過義氣用事了。他相求趙匡胤許他探望小符後之事,事先沒有和种放商量過半點兒,而且种放也認定了趙匡胤肯定不會答應此事。

一個已經被分封出去異姓王,肯定不會允許他隨便返回都城的,歷朝歷代對此似乎都忌莫諱深,种放甚至認為柴宗訓主動提出此事更在撩拔趙匡胤敏感的神經。以趙匡胤的小心謹慎,又豈會同意柴宗訓這般看將起來就完全不合理的請求。

對於种放的反對,柴宗訓是直接無視了。在柴宗訓看來,他既然答應了小符後,他就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到。柴宗訓想了也很簡單,他沒有什麼過高的要求,他僅僅是讓小符後每年看到自己一次,以緩解她的相思之苦。

最後的結果,小符後沒有想到,种放沒有想到,就連柴宗訓也沒有想到,趙匡胤居然在最後的關頭答應柴宗訓的要求。

趙匡胤的決定看將起來似乎做得十分草率,但只要趙匡胤自己才清楚,為了這個決定,他和趙普都沒有少費心思。在趙匡胤第一次聽到柴宗訓的請求時,正如种放所想,他敏感的神經已然被挑動了起來。

以至於後面柴宗訓陸續幾次提及此事的時候,他還故意找了他的首席智囊趙普隱藏於屏風之後,希望借趙普細緻入微的觀察來幫助他做出的最明智的決定。而經過趙普幾次細心觀察,又向趙匡胤做出了一番全面的分析,最後才促使趙匡胤在最後的一刻做出的決定。

“陛下!你在想什麼呢?”明明剛才君臣二人正在討論政事,可是不知不覺的趙匡胤有些走神,趙普情不自禁的聯想到方才離開的柴宗訓身上,“陛下可還是放心不下晉王殿下?如果微臣所記不錯的話,好像早上是陛下親自送晉王一席人等離開的開封城的,這過去好像還不到兩個時辰啊?”

趙普的確說中了趙匡胤的心事,趙匡胤臉上微微一紅,說道:“是啊!這晉王殿下倒也是一個性情中人,若非性情中人只怕也不會是至孝之人。”

聞過趙匡胤這番感嘆,趙普適時吹捧了趙匡胤一番,“這點跟陛下你很像,陛下本生也是至孝之人。若不是陛下看在晉王殿下孝心難得的份兒上,又豈會答應晉王殿下這般既不理又不合法的要求?”

趙普這些話雖說得漂亮,可是趙匡胤聽在耳中卻是有幾分刺耳,他哪裡是看在柴宗訓孝疏的份兒上,他是讓在趙普再三確認了柴宗訓這樣的請求著著實實是出於孝道,並沒有其他別有用心的成分在裡面,這才答應下來的。

既然趙匡胤都答應將柴宗訓封還回邊關三州了,雖然柴宗訓每年請求回來探望小符後一次不合理不合法,但卻是合情。趙匡胤已經做過一次好人,裝這次好人似乎為趙匡胤贏回不少

讚譽,又何妨好人做到底?況且這也是兩全其美之事,既成全了柴宗訓孝道之名,也為趙匡胤自己博得一個“開明”的好名。

“確如則平所料的那般,柴宗訓在知道我答應他每年回開封探望的小符後的時候,他的臉上也寫滿了不相信,顯然他自己也沒有料到我最終會答應此事。”趙匡胤回想起當時柴宗訓的表情,有些感概的說道。

“如此更能證實我們先前的推測,這幾次陛下召見晉王殿下,在晉王殿下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