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覺得很瘋狂?是不認為我瘋了?”柴榮笑將起來,“我知道元朗凡事都喜歡追求穩妥,總是會待有七八成把握之後才會選擇動手。然而!世間哪有盡是十全十美之事?有時候時機總是一閃即逝,如果你不抓住,失去了就永不回來了。

“就拿此次之事來說,在元朗看來,只要收回和守住欲投降我們二的州二關便算是勝利了。所以元朗才會覺得區區四萬兵力就足夠了,可是元朗你想過沒有?若是遼國無心與我們開戰,收回二州二關,也許只需要我一紙詔令就可以。

“可若是遼國鐵了心要跟我們分出個勝負,且不說元朗所說派出的四萬大軍,不管我們配置多少騎兵。一旦遼國鐵騎來襲,便四萬大軍都是騎兵,那也只能給遼當下飯菜的份兒,在騎兵之上,我們不如遼國多矣。

“這點我想元朗不會不同意吧?”柴榮問趙匡胤道。趙匡胤點了點頭,正色道:“草原上馬背上的民族,他們在騎兵上有著先天的優勢。”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免不和遼國一戰的話,倒不如拉開了架勢,一開始就擺出一幅拼命的樣子。我們可以用‘鐵甲兵’以擋住遼國鐵騎,再以弓弩手與對方搶攻,遼國若是無心與我們爭‘燕雲十六州’,那麼他們一旦受挫之後便會退去。”

“陛下說得如此肯定,可有什麼依據?”趙匡胤聽得頗為心動,但他更在意柴榮判斷的準確性,“如果遼國騎兵不退,鐵了心衝陣又如何?”

“依據?”柴榮搖了搖頭,答道:“只是我的直覺而已,如今的遼主並非明主,我覺得他不會為了原本不屬於他們遼國的‘燕雲十六州’,而與我們傾盡全力一戰的。如果我們賭贏了,‘燕雲十六州’就是我們的了……”

“陛下!可要是賭輸了呢?”趙匡胤顫著聲音問道:“二十萬禁軍可是我和將近四年的心血啊?”

說到這裡,趙匡胤幾乎眼睛都紅了,他著實不願意將自己一手訓練禁軍精銳,交給柴榮的去進行一場看不到未來的豪賭。“賭輸?”柴榮臉色陰將下來,“那又如何?不過是與遼國堂堂正正一戰罷了。”

“陛下!三年前的那一戰陛下忘記了嗎?”說到這裡,趙匡胤又跪倒在地,“三萬禁軍健兒,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擋敵人八千鐵騎。”

聽趙匡胤提起此事,柴榮手也開始顫抖了起來,他如何會忘記?也是因為那一戰,趙匡胤對於遼國的騎兵產生了莫名的恐懼。

那是柴榮才繼位不久,北漢大舉入侵,柴榮一方面令趙匡胤整頓禁軍,一方面奮起抵抗。終於在君臣齊心之下,將北漢大軍趕出大周國土之外。然後經過一年勵精圖治,柴榮忍不下這口氣的,打算攻伐北漢。

當時趙匡胤也是意氣風發,自然全力贊成。兩人帶新訓練的禁軍,可以說是勢如破竹,一口氣打了北漢國都太原城下。

北漢皇帝也開始著急,無奈之下只得向自己的盟友遼國求援,遼國自然不願看到後周一家獨大,當時派了三萬大軍南下支援,並以八千鐵騎為先鋒。當時的柴榮和趙匡胤都沒太將遼國的軍隊放在眼中,亦派出了相同的人馬三萬禁軍精銳阻擊。

而柴榮和趙匡胤卻是抓緊猛攻太原城,奈何太原城城高池深,加之北漢皇帝得知遼國已然派出大軍支援,更是有恃無恐。

就在柴榮和趙匡胤猛攻太原之際,在某個不知名的大峽谷,後周和遼國八千先鋒鐵騎不期而遇。當時統軍乃是一員禁軍驍將,經過一年整訓過後,禁軍幾乎煥然一新,個個都是勇猛無比,悍不畏死。

禁軍驍將一面派人回去稟報柴榮和趙匡胤,一面卻拉開陣勢,想仗著人多的優勢,一舉將遼國的先鋒部隊擊敗。

然而!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之極,哪怕是經過一年整訓的禁軍,但遼國鐵騎全力進攻之下卻是敗得悽慘